据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3月10日,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发布了一封名为《关于对海航股份开展全面运行安全审计的通知》的内部电报。通知指出,今年以来,海航股份共发生5起因飞行机组原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特别是3月3日B737飞机在复飞过程中触发语音警告事件,暴露出公司在规章落实、生产组织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此次全面运行安全审计将从3月10日持续至4月18日,分为三个阶段:
- 全面运行安全审计阶段(3月10日-3月29日):中南局将动员部署,明确审计事项,细化安排,抽调骨干力量,排查风险和隐患。
- 公司安全管理反思与自查自纠阶段(3月30日-4月10日):海航需开展安全管理反思,组织自查自纠并形成工作报告。中南局和海南监管局将指导公司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辨识。
- 总结提高阶段(4月11日-4月18日):全面总结审计成效,分析问题原因,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审计内容
审计内容涵盖综合安全、飞行运行和运行控制、适航维修以及新机长资质能力评估四个方面。其中,新机长资质能力评估将重点关注2023年1月1日以来新聘的B737机型机长,总计193人。
此次审计是基于海航近期的安全事件频发,特别是3月3日的B737飞机复飞事件,暴露出公司在安全管理上的不足。
海航方面表示,此次审计是例行检查,并非针对海航,海航的安全运行情况在民航领域一直表现优秀。
2022年8月,民航局曾发布《关于对海航航空集团旗下运输航空公司开展综合安全审计的通知》,审计时间为2022年8月8日至9月30日。此次审计的重点是对海航航空集团旗下13家运输航空公司的高管变动风险管理和保障安全运行的财务能力进行审核。
与2025年的审计相比,2022年的审计范围更广,涉及海航航空集团旗下的多家航空公司,而2025年的审计则主要针对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航股份)。此外,2022年的审计背景是海航高管频繁变动以及经营性压力向安全方面转移的风险,而2025年的审计则是由于海航股份今年以来发生了5起因飞行机组原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