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达玛拉——西南空管局网络中心终端网络室青年职工西藏施工日记

11月6日至11月9日,西南空管局网络中心终端网络室、区管网络室联合开展昌都达玛拉台站网络设备搬迁工作。我、郭辉、张鑫杨一同前往昌都执行本次任务,主要负责民航通信网设备的搬迁及优化调整。 达玛拉台站地处高高原,海拔高达5030米,是空管台站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毫无疑问,此次任务艰巨且充满挑战。

5日,我们三人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踏上飞机,不到两小时便在邦达机场落地。一出舱门,便面临高原反应和严重缺氧的问题,我步履瞒珊,第一步踏出机门阶梯几近摔倒,还好旁边的郭子一把扶住我稳住了重心,说:“到了高原,可要当心,得像树懒一样慢慢走。”此时,邦达机场海拔高度4400米。下午,我们第一次来到5000米海拔高度适应环境并复核现场。我也第一次从这个高度和角度看到祖国壮丽河山,苍山如墨,山顶之上是白雪皑皑。顿时思绪万千,本欲讲演一番,却被小杨无情打断:“老攀,你可消停点吧!”小杨自带藏族血统,无论是在平原还是高原从来是发挥稳定。作为从未去过高原的我来说,“少说话、慢行走”是这里的第一生存准则。

小试牛刀

6日清晨,天还未亮,我们便上山开始做设备搬迁工作。十来人都在小小的机房开始各自的工作,我们也不得不抓紧时间。在严寒、缺氧的环境下,每一步格外沉重,每一次的操作也都格外谨慎。三人小队忙碌起来,郭子负责协调,小杨负责操作,我负责复核。

很快到了下午,寒风萧瑟,大雪纷分,大家忙完手头的活后进行了简单进餐补充能量。现场没有桌子、没有凳子,甚至都要临时取电烧开水,真切感受到空管项目施工和开荒拓土的困难。所有的物资和水都是从1800米的山下运送上来。由于在高原上时间过长,一度头痛胸闷、呼吸困难,我也第一次用上了吸氧机。我知道,上了高原就是空管的战士,在大家的帮助鼓励下圆满完成了当日工作。今天,在高原上连续工作了9小时。

乘势而上

7日晚,上山的车队准时出发。不出意料,我们仨就在其中。今晚会在凌晨施工,任务异常困难。到达台站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大包带小包,寒风凛冽,还没进门就已经呼呼大喘。此时,面临低温、缺氧及深夜疲劳的多重挑战。三人小队一进机房便按计划开始繁忙的工作,顺利完成了民航通信网机柜搬迁。

凌晨4时许,没有带够足够的营养物资,我开始出现低血糖头昏现象。8日6时许开始下山,7时到达酒店,连夜的疲劳使得我们很快入睡,今日稍作休整,晚上继续上山工作。今天,在高原上的夜晚连续工作了8小时。

攻坚克难

8日晚,我们仨又干了一夜。吸取前日教训,今日物资储备充足,即使高反严重,也未再出现低血糖现象。在大家齐心协力的配合下,设备搬迁工作终于在9日凌晨6点顺利完成,我们长舒了一口气,总算不辱使命。每个时间节点的完结,都离不开大家的辛苦付出。2024年11月9日,西南空管局网络中心顺利完成了达玛拉台站设备搬迁工作。

9日上午稍作休息后,中午12点我们前往邦达补盲台开始设备调整工作,补盲台海拔高度4500米。当日风大,吹得人蜷缩成一团。经过绵延的山路,13:30,我们到达补盲台现场。由于设备调整方临时有事还需两小时,空管站工作人员带我们到不远处的村庄调整休息。村委会驻村干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倒上了一壶热水,说道:“喝了高原的山泉水,就不怕高反啦!”。

众人开心地笑了起来,茶水清冽芬芳,喝下去确实舒缓了不少。忽的想起,这里虽然条件艰苦,却是他们驻守的边疆和热土。作为空管维护人员,我们也要牢牢守住阵地,在一线埋头耕耘,为保障人民航空安全运行发光发热。随后,我们便个个干劲儿十足,返回补盲台完成最后一项任务。远远望去,山坡上的牦牛正在悠闲地吃草,与我们的繁忙形成鲜明对比。我和小杨在一旁敦促,郭子在一旁电话协调,及时通报施工信息,由于涉及相关方较多、现场情况极其复杂,两小时的时间里郭子拿电话的手没放下。快结束时,郭子的手被冻得发红,嘴唇也发紫,我们连忙叫他上车休息调整。

今天,在高原上连续工作了17小时。19:00,我们坐车返回酒店,司机师傅车上的歌从上山的《梵高先生》切换成了《怒放的生命》,甚至调大了音量,在汪峰激昂的歌声中,我们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结语

此次达玛拉台站搬迁任务,是最为难忘的一次经历。在高原艰苦的环境下,网络中心维护人员坚持不懈,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网络青年冲锋在前,展现出对职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锻炼网络人在复杂突变环境下成长为一支高效协同、能打硬仗的专业运维保障队伍。今后,网络中心将继续发扬主人翁精神,在项目建设中加强协调配合,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助力提升中小机场及高原台站的空管保障能力,为西南空管高质量发展贡献网络力量,向着建设一流空管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网络中心(张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