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赵巍
2019年底开始的新冠疫情蔓延全球,成为人类历史上继天花、黑死病和大流感以来最大的社会灾难事件。截止到2020年9月10日,官方统计全球感染人数超过2780万,死亡超过90万。依据多种渠道科学预估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超过10倍甚至更高。当前感染者日均新增接近30万左右,死亡5千人左右,达到3中旬以来第二个爆发平台期,美国、巴西和印度已经创前期新高。未来印度将创单日新增记录,并将用40天左右的时间在十月底超越美国的感染人数。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疫情发展将延续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以后。全球科技工作者和医药企业夜以继日科研攻关但是尚未取得能够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全球范围有六种疫苗进入第三期人体临床实验,其中包括中国的三种。疫苗大规模使用可能要等到年底或者明年,现在临床实验中的新冠疫苗不同于天花疫苗可以一劳永逸,只可能如流感疫苗一样仅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加之病毒的变异和疫苗副作用的不确定性,新冠疫情大概率可能与人类社会长期共存。未来二次感染和当前秋冬季流感风险叠加,都增大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9月8日中国政府召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宣告中国已经基本控制住国内疫情、开始全面恢复正常社会生活。
大疫情全球蔓延的范围和时间长度不断打破人类预期,对于全球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初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4.9%,世界银行6月底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大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远远超过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这将是二战以后最大的全球经济调整,这种调整需要三年甚至三年以上才能够恢复。这些预测还是基于2020年下半年疫情能够有效控制的假设前提下的推论,伴随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未来预期可能还会下调。2020年二季度美国GDP同比下降9.1%,全年预测下滑8%左右,这是自二战以来的历史最差记录。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GDP同比增长3.2%,预测全年GDP增幅会达到3%左右,中国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屈指可数的正增长经济体。2020年按照实际汇率计算中美经济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中国将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75%左右。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15年中国的GDP(PPP)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大疫情重创全球航空业,全球航空业务量腰斩,倒退十年以上,全面恢复需要4-6年时间周期。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8月初预测,2020年全球航空运输量将下降52%-59%;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6月预测,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旅客周转量(RPK)下降56%,航空公司旅客收入下降4000亿美元,航空公司亏损预测达到843亿美元;国际机场协会(ACI)8月底预估,2020年全球机场旅客吞吐量将下降59%,机场收入将下降104.5亿美元,同比2020年正常预期收入下滑60.3%。中国政府强有力的疫情干预政策,使中国疫情最先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和中国民航最先开始全面恢复,虽然北京、大连和新疆的疫情小范围爆发影响到恢复进程。中国民航7月旅客运输量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63%左右,8月底中国民航航班量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0%左右。2020年二季度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是美国的三倍左右,而2019年美国旅客运输量是中国民航的1.4倍,2020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大概率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一、 大疫情冲击改变世界,全球PK政府治理能力
9月8日中国政府召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宣告中国已经基本控制国内疫情、开始全面恢复正常社会生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政府用76天时间打下武汉和湖北抗疫歼灭战,用3周时间全面控制北京局部疫情爆发,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控制住大连、新疆的疫情爆发。这在全球范围内绝无仅有。中国在抗疫斗争中虽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中国无疑是全球抗疫可圈可点的时代典范,而且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抗疫物资的主要供应国,成为全球抗疫的中坚力量。
在中国疫情基本控制的情况下,全球疫情发展并没有减缓,印度和南亚的发展势头依然迅猛,美国、巴西、俄罗斯等最新病例依然处于高位,包括日本、菲律宾以及西班牙和法国等二次新增高峰依然肆虐。全球疫情强烈冲击各国经济社会生活,初步统计的全球主要经济体2020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情况见下表1。
中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1.6%,排名第二,GDP总量大约6.5万亿美元,排名第二。预测下半年中国经济强劲恢复,全年GDP会达到15.2万亿美元左右,全年经济增速3%左右。美国上半年经济增速-4.4%,GDP约10.14万亿美元。美国当前感染人数超过650万,死亡接近20万,全球疫情最为严重,但是美联储大幅放水救市以应对大危机。预测美国下半年经济将继续下滑,全年增速大约下滑8%,GDP总量20万亿美元左右。预期2020年中美名义GDP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日本上半年经济同比下降5.8%,德国下降6.3%。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印度上半年经济增速同比下滑超过10%,其中英国上半年GDP总量超过印度。印度未来疫情会创全球记录,印度今年经济滑坡幅度也是可以预期的最大看点。韩国上半年经济增速只下滑0.7%,GDP总量超过加拿大和巴西进入全球前十,排名全球第九。疫情的规模和周期严重影响经济增长,未来印度、美国和巴西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严重挑战。
全球防疫应对策略和疫情发展状态直接取决于科学防疫的手段,反映出各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每一个疫情失控并大幅扩散的国家都需要认真反思和检讨,无论自己宣称的灯塔还是自己的错误,这是对本国人民的大不幸,同样也是全球公共灾难的最大负外部性影响。
中美不断升级的斗争和博弈越来越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事件。从贸易战到科技战,从外交战到政治战,从金融战到经济战,美国政府不断挑衅不断加码,而且地缘政治方面,美国政府不断挑战中国政府底线。中美博弈的持久性将不会因为美国大选而改变,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而是国运之争、世纪之争。按照兰德智库对于中美未来关系和中国未来的最新判断,未来30年中美之间会进入强竞争弱合作的竞争对手关系,同样竞争不会阻止中国崛起。经过大疫情洗礼的中国一定是不一样的中国,全面崛起拥抱世界的中国一定会给全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
二、 大疫情重创航空业,全面恢复尚需时日
2019年全球航空旅客运输量45.43亿人次,全球航空公司收入8380亿美元,净利润264亿美元。商业航空百余年的历史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尤其是二战以后伴随喷气飞机的发展和普及,商业航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动力引擎。商业航空发展易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的影响而波动,但是百余年来,行业的波动范围很小,二战后全球航空运输量下滑只发生过4次,最大下滑幅度也只有3%左右。2020年的全球大疫情对于航空业的冲击历史罕见,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2020年全球航空旅客运输量只能达到22.46亿人次,同比下降50.56%,航空公司收入4190亿美元,同比下降50%,净利润亏损843亿美元,同比下滑419%,这个亏损额大抵相当于全球航空公司2017年至2019年三年盈利的总和。
人类社会集聚发展因为交通流动而繁荣,瘟疫是社会聚集活动的灾难事件,同样交通是瘟疫蔓延扩散的主要途径,疫情的发展态势同样决定交通的恢复趋势。2020年1月新冠肺炎在武汉大爆发以后,春运人口流动造成全国范围的第一次蔓延,中国政府强有力的防范控制三个月取得阶段性胜利,这在全球范围内绝无仅有。6月初北京新发地小范围爆发,三周内有效控制;大连,新疆连续爆发,一个月内有效控制。科学防疫要求严格人口流动管控措施必然导致包括公路、铁路和航空业务量的下滑,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2020年2月至7月,中国铁路旅客运输量分别下降88.3%,73%,60.2%,49.3%,43.7%,41.7%;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分别下滑84.5%。71.7%,68.5%,52.6%,42.4%,34.1%。中国民航6月旅客运输量3074万,其中北京小范围疫情爆发导致的航班和旅客下降至少达到10%以上,大约300万到500万。2020年2月疫情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开始爆发的时候,欧美国家基本就开始沦陷,因为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欧美国家最大的旅游目的地。疫情在中东阿联酋、卡塔尔、沙特以及伊朗开始流行的时候,印度沦陷不出意外,这里是印度最大的贸易和输出劳工集散地。英国全民免疫的不作为行为,加剧欧洲和美国的病毒传播。按照欧洲机场协会统计,4月欧洲机场旅客吞吐量下降98.6%,5月下降98%,6月下降93%。3月疫情在美国开始大流行,拉美开始全部沦陷,现在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已经扶摇直上。按照美国疾控中心专家福西以及比尔·盖茨的说法,美国政府在应对疫情方面是彻底失败的。8月7日美国国务院宣布,解除了针对美国公民的“第四级全球旅行警告”,并表示将恢复以前针对特定国家及地区的旅行建议。在当前美国每天确诊5万-8万,全部确诊人数全球第一,死亡人数全球第一,活动病例人数全球第一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的行为极其不负责任,防止美国病例输入是全球理性国家的理性选择。美国民航航空旅客运输量2020年4月只有300万,5月790万,6月1650万左右,7月2200万左右,8月向上恢复的趋势已经向下掉头。高盛以及美国航空协会组织预测2020年美国航空旅客运输量将大幅下滑60%(上半年实际下滑57%),2021年依然同比2019年下滑40%,直到2024年才有机会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是国内复工复产的基本保障。同样支持国内旅行和国内交通恢复,7月开始中国公共社会活动已经有序逐步放开,中国国内旅游已经逐步放开。国际疫情的持续蔓延,必然严重制约国际航空旅行。当前全球范围内美洲已经成为全球疫情中心,美国和巴西尚未看到控制的迹象。非洲区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南非发展迅猛,欧洲发展基本平缓,亚洲则集中在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地区,未来印度凭借人口规模优势和医疗基础设施现状将超越美国,日本和香港开始大幅度反弹。国际疫情的发展态势决定常态化防疫、防止外部输入依然是很长时间内交通运输必须谨慎应对的必要措施。2020年7月中国民航国内航线运力已经恢复到85%左右,国际航线只恢复到11%左右。7月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华夏航空、青岛航空等运输量已经实现同比增长,成都机场、深圳机场和三亚机场等已经实现航班量同比增加。未来几个月,中国民航的国内航班量和运输量将会达到并超越2019年水平,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但是国际航线和航班量和运输量到2021年第一季度都很难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这是国外的疫情发展状态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下图1、图2分别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和国际机场协会预测的行业恢复周期。对于未来行业恢复的不确定性他们都持谨慎态度,未来的恢复周期也许更长。
图1 IATA预测全球航空周转量恢复周期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6月初预测全球航空旅客周转量2023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7月底预测全面恢复最快也要等到2024年。2001年9·11事件,美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下滑,到2004年第二季度才全面恢复到之前水平。2008年经济危机,美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下滑,到2015年第二季度才恢复到2008年第一季度的水平。这两次危机影响的美国民航下滑幅度远没有超过10%,而2020年疫情引起的民航下滑幅度预测超过50%。大疫情的长期发展导致需求严重萎缩,造成资产空置和人员剩余、飞机停飞、大批裁员以及债务扩大,运营资金紧缺,从而导致大规模的破产重组。截止7月底,全球已经有23家航空公司宣布破产重组,未来6个月内还会出现大量航空公司破产重组,其中应该包括历史悠久的大型主流航空公司。大疫情重创航空业,除航空公司和机场等运输企业之外,已经向航空制造和航空金融服务企业蔓延。基于航空业需要4-6年的恢复周期,未来几年内全球航空业的商业机队将严重过剩,这给拥有全球一半以上商业机队的金融资产公司带来巨大的资产经营风险。面临大量飞机退租,金融服务公司需要想尽办法盘活资产避免成为沉没成本。同样商业飞机需求下降,给波音和空客等航空制造企业交付和生产带来挑战和压力,订单取消和延期交付已经大面积出现,波音和空客裁员以及压缩生产自救行为已经不可避免。即使上游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商罗罗和赛峰等也开始裁员和减少生产以应对危机。以波音为代表的美国航空制造业是美国引以为豪的少有优势产业,因为737MAX的安全隐患,在全球疫情行业萎缩大背景下复飞的希望渺茫。如果波音737MAX不能如期复飞,将全面重创美国航空产业。大疫情不仅仅重创航空运输业,同样带来航空产业链的全面挑战和全球航空产业格局变迁。
三、 中国民航在行业复苏中是否占得先机
大疫情在范围规模和周期时间发展的不平衡影响民航的发展恢复状态,同样改变全球民航业的格局。哪个国家的疫情越严重,哪个国家民航受影响的程度就越大,哪个国家疫情控制的效果越好,哪个国家民航恢复的就越好越快。同时,民航产业复苏既受到国内疫情影响还受到国际疫情影响。综合预测:2020年全球航空旅客运输量将下滑50%左右,这相当于全球2004-2005年的民航规模(倒退15年);2020年中国航空旅客运输量将下降40%左右,这相当于中国2014-2015年的民航规模(倒退5年);2020年美国航空旅客运输量将下滑60%左右,这相当于美国1985-1986年的民航规模(倒退35年)。这种差异一方面来源于中美两国疫情影响程度,另一方面也是中美两国处于民航发展不同阶段的差异。中国民航依然处于大众化普及的高速成长阶段,需求旺盛且潜力巨大,而美国民航已经处于成熟发展期的平缓阶段。这个背景同样决定中国民航的复苏要领先于美国,领先于全球。
国际民航组织(ICAO)8月26日发布的行业预测,2020年全球航空旅客运输量将下降56%-60%,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依然下降20%-40%。见下图3。
图3 全球航空旅客变化预测(ICAO202000902)
以下结合国际民航组织预测模型,考虑未来疫情发展的行业影响,做一个简单综合预测,见下表1和下表2。表中1-7月为实际数据, 8月为预估数据,9-12月以及2021年1-3月为预测数据。
表1 全球航空旅客运输量预测(20200908)
全球疫情对于民航的负面影响自2020年2月开始,2月份同比下降15.03%,3月份下降53.64%,4月份达到低谷,下降91.63%,7月份下降70%左右。预测2020年12月下降36%左右,2021年3月比2019年同期依然下降24%左右。2020年第一季度下降22.92%,第二季度下降86.47%,第三季度预测下降62%左右,第四季度预测下降41%左右,2020年预测下降54%左右。2021年第一季度下降27%左右。在全球区域范围内因为疫情发展的时间周期和程度差异,对于民航的影响也表现出差异。大疫情对于中国的影响幅度和周期都要低于全球,而美国的影响程度高于全球,更严重于中国。
表2 中美两国航空旅客运输量预测(20200908)
大疫情对于中国民航影响自2020年1月开始,2月达到低谷,航空旅客运输量只有834.37万,下降84.5%。之后逐步恢复,6月恢复到去年同期的58%,7月恢复到66%,预期12月有望恢复到90%以上。全年预测同比下滑36%左右,旅客运输量4.2亿左右。从中国民航对于全球行业贡献看,自4月开始,中国民航已经引领全球行业复苏。4月中国民航客运全球贡献率53.5%,5月全球贡献率53.7%,6月全球贡献率40.3%。中国民航的全球贡献率全年将从疫情前的14%左右提升到20%左右。疫情对于美国民航的影响自3月开始,1-2月美国民航依然保持较好的增长,3月下滑50%,4月下滑96.1%,5月下滑89.6%,6月下滑80%;全年预测下滑58%左右,美国民航旅客运输量3.8亿左右。美国民航的全球贡献率也从疫情前的19.7%下滑到18.2%左右。
高盛8月初预测美国民航2020年旅客运输量下滑60%,大约实现3.7亿人次;2021年同比2019年下滑40%,大约5.6亿人次;2022年下滑10%,大约8.34亿人次;2023年下滑5%,大约8.8亿人次。 2020年上半年中国民航航空旅客运输量1.47亿,美国民航2亿左右,下半年中国疫情有效控制逐步复工复产,全年航空旅客运输量将大概率超越美国,这是一个历史里程碑,而且中国民航有机会自2021年开始全面超越美国,引领全球航空业发展。
四、 中国民航能否引领全球行业创新发展
中国民航超越美国民航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大疫情背景之下中国政府强有力治理管控和美国政府管控不力只是让这一时刻提前了三年。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早都已经预测2023年前后,中国民航强劲成长将全面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民航第一大国。中国民航能否引领全球行业创新发展,这本来就是中国民航强国梦的目标,实现中国民航强国梦是中国民航人的历史使命和担当,这需要战略的视野和清晰的认知,实践的智慧以及系统的支撑和强大的能力。
什么是发展先机?先机就是国内市场可以自由发展,国际市场主动权在我。全球行业资源配置的规则都在变,包括时刻、航权、航线布局和发展。将先机转化为竞争力需要创新、创新再实践。中国民航在今年这个非常时期非常状态超越美国之后,能否保持优势一如既往地引领全球行业复苏发展,是每一个中国民航人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践行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民航强国梦的责任和担当。
2020年3月全球疫情大爆发以后,国外输入成为防疫的主要战场,中国民航局提出“五个一”政策管控国际航班,比较有效地控制住出入境人口和外部疫情输入。但是针对航空公司主体的“五个一”政策忽略国家航权的对等开放原则,在6月受到美国政府和法国政府的质疑和对抗。中国民航局积极应对及时调整,“五个一”已经全部调整,但是直到现在还被媒体和舆论诟病。大疫情改变行业规则,中国在取得疫情有效控制行业发展先机的情况下,将先机转化为发展优势,依然需要政治智慧和管制技巧。
为刺激疫情下的需求复苏,东航推出“周末随心飞”产品,之后海南航空、华夏航空、春秋航空全面跟进。东航又推出“早晚随心飞”和“贵宾随心享”等延伸产品。去哪儿网的“随心飞”产品蠢蠢欲动,虚拟航空公司模式概念呼之欲出。“随心飞”产品是会员服务产品的一种模式,它虽然不会成为航空公司客票服务的主流模式,因为它有比较严格的使用范围和要求,但是不断创新的模式一定会给中国航空公司死气沉沉、中规中矩的会员服务带来一片新天地,它一定会刺激行业复苏,我们也一定会看到中国航空公司不断创新探索共享服务产品的社会价值。
供给侧补短板扎扎实实,民航新基建必须做经济发展大平台。中国民航引领全球行业发展就必须创新技术、补足短板、做实基础。中国民航在商业机队规模和商业机场覆盖方面与美国还有一倍以上的差距,这现实的差距将严重制约中国民航的引领发展。把握大疫情带来的历史拐点,创新思路转危为机,实现全球资源整合,补足短板做实基础向前进。下图4是中美两国民航关联产业差距。
补短板必须质量并重,数量是基础,质量是根本。资源投入要有全球大视野,系统认知最忌井底之蛙,补短板更要重塑竞争力。中国将是未来几年内少有的商业机队净增长的国家。在当前疫情需求萎缩恢复周期长的背景下,中国航空公司应该充分利用金融公司有计划有选择地优化机队和扩充机队。尤其是货运机队,中国以顺丰为代表的航空货运公司如果把握疫情带来航空空置资产的机遇就有可能将中国专业货机的规模从180架扩充到1000架的规模,就一定会改变中国航空货运格局和全球地位。对于机场建设来说,既是补旧基建的历史旧账,又是补足新基建的发展支撑动能。2017年9月冯正霖局长在“加强民航基础建设工作会议”上的专题讲话《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民航强国发展战略》中全面分析中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和问题,以及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现在来看,供给侧补短板对于中国民航来说依然任重道远,依然是“十四五”甚至“十五五”民航发展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
行业的引领者一定是行业创新者和技术领路人,中国全面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和5G等的新基建是中国崛起的物质基础,中国民航一定要做数字经济智能化实践应用的大平台。百年商业航空历史是全球技术进步的结晶,同样是技术进步的动力。但是面对5G的万物智联,北斗全球导航实时跟踪,以及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产业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重组依然是尚未深入开发的处女地。从旅客服务交互服务系统而言,未来面向民航全旅客的全程精细化联通高效服务系统才有可能实现新时代的真情服务。对于民航运营所有关联机器设备的全面物联网改造升级,才有可能实现民航的5G应用场景和价值。民航空管经历四代技术升级,现在依然处于雷达跟踪导航阶段,而雷达导航的全球有效航线覆盖面积只有5%。通过5G以及北斗系统实现全球2万架商业航班的实时四维轨迹跟踪管控将有效解决空域紧张和时刻紧张的发展矛盾。未来中国民航航空市场规模将是美国的3-4倍,中国民航航班的空域使用效率和时间效率必须达到美国当前4倍的水平,对于东部经济人口密集区域来说,也许要达到美国的8-10倍的优势水平,这些挑战必要依靠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进步来创造性破局,这是对于全球民航发展的挑战,没有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只能依靠自己掌握技术创造性解决。中国民航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引领全球行业发展中国民航必须实现民航的大众化服务和国际化发展。将中国新时代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落实到民航的大众化服务和国际化发展上,就是民航对于中国经济应对挑战的最大价值和贡献。民航的大众化服务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实现飞行旅行梦。中国现在中等收入的人口超过4亿,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未来中国中等收入人口将突破8亿,这个规模超过欧美中等收入人口的总和。中等收入乘坐飞机应该是一个基本要求,但是中国乘坐过飞机的总人口超过2亿,中国还有超过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中国年人均乘机次数只有0.47次,远远低于全球平均0.6次,而美国超过2.8次。这差距就是中国民航大众化服务的目标和行业成长的潜力。大众化服务实现中国民航发展的内循环并促进民航服务的平衡发展是中国民航发展持续的动力源泉。民航的国际化发展是国家全球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手段和结果。当前虽然遭遇全球化逆流的挑战,但是中国改革开放全球崛起的决心不会改变。不断崛起走向繁荣的中国一定是引领全球化发展交流沟通互动的中国,中国民航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征途中,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中国民航的国际旅客运输和国际货物运输都要发挥更大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民航的国际化发展与竞争,就必须具备走出国门全球竞争的信心,就必须遵循国家权力对等的国际合作原则,创新探索共赢发展的全球化协作模式。在当前内外双循环经济提建设中实现民航的大众化服务和国际化发展,既是老工作又是新任务。
面对百年历史变局,东方在重新崛起,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在全球化逆流中,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全球命运共同体治理体系建设当仁不让,虽有压力和挑战,存在不断的斗争和博弈,但是中国的全球化发展一定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的新福祉,这其中自然必须包括中国民航引领全球行业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