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航控股党委班子从海口飞往北京体验寒风的报道受到关注。该事件源于一位夜晚路过海航控股北京基地的旅客,他看到在基地门口蹲着等车的乘务员瑟瑟发抖时,拍下照片发给了海航集团的党委领导,并提议能否想点办法,给员工遮风避雨。随后才有了海航领导班子在室外体验一线员工“等车之苦”这一幕。
据了解,当天深夜,北京气温接近0摄氏度。企业领导亲临一线实地体会一线员工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在后续决策中更好地体会员工心声、解决员工的难处。不过,在部分网友看来,企业领导倘若有心了解员工的真实工作环境,根本不必如此“大动干戈”。只要看看近期的天气预报,调研下员工反映的情况,不难做出及时给员工换装御寒的决策,从这个角度上看,此事暴露出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个简单的换装问题,却需要企业领导兜这么大圈子亲临体验、现场解决,折射出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方面的不足。对此,企业要反思的是如何改进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听取员工的心声和建议,健全企业内部的调研议事和决策实施机制,从而更好地保障员工权益,让企业文化更加人性体贴、企业运行更加顺畅高效。
报道中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游客向海航党委反映此事后,海航集团党委在工作检查中发现海航系其它航司乘务员已陆续更换冬装,但海航控股面对今年入秋换季后气温下降早的事实,却没有及时应对,既没有通知乘务员换装,也没有其他支持保障,这才导致了令人遗憾的结果。从这个角度上看,海航控股的领导确实应该“罚一罚站”。10月19日,海航控股就乘务员冬装配备进度作出回应:正在进行冬装员工意见调研,过渡期建议乘务员自带衣物。
企业领导经常到基层走访调研,有助于体察员工心声,如果领导脱离基层和一线,不仅难以充分掌握企业运转状况,更可能使企业陷入人浮于事、梗阻重重的管理困境。不过,企业的运转又是个复杂工程,不可能事事都由顶层领导亲力亲为。领导想要呵护基层员工,既需要在平常多加了解,也需要在制度层面上把对员工的关切落到实处。
近期,不少地方刚刚入秋,就迎来了一波断崖式降温,北方多地面临历史同期最低气温。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胡啸在新闻中指出:此轮冷空气具有时间早、强度强、范围广的特点,今年可能是一个“拉尼娜”年,因此大概率冬季冷空气的活动相对会比较频繁。
冷空气的到来,往往会影响户外工作者的正常工作,导致活动不便。面对换季可能提前的征兆,不光是航空服务业,各行各业都应提前准备,保证工作人员能在工作中正常保暖,同时降低冷空气意外侵袭可能给外出办事群众带来的不利影响。
比如近期就有不少北京市民反映地铁车厢太冷的问题,沈阳市社保局在发生阻拦群众进屋避寒事件后,也迅速责令整改,延长工作时间,更好地服务接待提前到达的办事群众。对环卫保洁、执勤民警等需要长期暴露在冷空气中的工作人员,主管单位不能因循守旧,要及时调整工作规定,适时缩短户外工作时长、增添防护装备;公共服务提供者也要关注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做到审时度势、因时而变,让公共服务“暖身更暖心”。(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