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中国机场发展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3年7月27-28日,“第二十二届中国机场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

来自机场集团、区域机场、航空公司、建筑设计院、快递物流企业、咨询机构、机场航空产业服务配套企业的高层领导及专家齐聚一堂,共商中国民航业的复苏之路,交流四型机场建设成果、探讨碳中和目标及科技创新,从而寻求行业最佳合作伙伴。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建筑七院院长杨金鹏先生代表协办单位为本届论坛致欢迎辞并发表了主题演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绿色发展和文化创新的机场建筑本土设计之路》,他和大家介绍了中国院核心技术实力,展示了中国院机场设计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业绩并分享了机场项目的本土设计思想和技术创新。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局统计分析中心主任齐险峰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民航发展的短期表现与中长期趋势研判》,分析了后疫情时代民航市场恢复趋势,以及未来风险挑战。从短期来看,国内市场率先恢复,国际市场走出低谷。上半年,客运市场恢复水平“一路上扬”,国际客运市场加快复苏,国内、国际货运市场恢复水平均有所提升,预计2023年能够实现盈利。中期看,后疫情时代稳健恢复是行业发展的主题。但恢复的道路阻力重重。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仍要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长期看,风险挑战增多,但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变。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持续提升,为行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庆在《高标准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助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报告中,分享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近年来智慧机场建设成就及五期工程智慧机场建设展望。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徐平利以《多元复杂的立体枢纽航站楼设计创新》为题,和大家探讨了疫情后新基建背景下智慧机场的创新要求,分享了多式联运一体化的航站楼创新设计新思维,并以深圳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展开了介绍。疫情后新基建背景下,实现机场和城市的双轮驱动和健康发展成为必然。航站楼及周边如何与城市的发展契合是设计和研究人员不可回避的课题。后疫情时代,具备韧性可持续发展、多式联运一体化的航站楼建筑成为“生态智慧系统”,其创新设计思维可以总结为:统筹协调一体、交通高效通达、智慧交互参与、活力艺术人文、信息资源共享和运行服务评估。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机场分院总建筑师李琦真带来了《超大型绿色航站楼节能设计策略研究》,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分享了超大型航站楼的新型建筑节能技术。现代化发展使得人们对建筑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超大型航站楼建筑作为能耗大户,建筑生产及运维中消耗的大量资源更体现“节能减排”的迫切需求。广东省建院基于对湿热地区超大型航站楼进行超过25年的系统性研究总结,为实现绿色建筑技术创新,探讨超大型航站楼节能设计策略,研究新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所属地域气候特点及建筑节能设计重点,并建立区域性超大型航站楼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关键技术指标体系。T2航站楼围护结构关键节能技术涉及包括屋面隔热技术体系、幕墙隔热技术体系、超大型航站楼综合遮阳一体化技术等。此外,广州机场T2率先在机场航站楼的屋面上设置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室内电动遮阳窗帘及花园绿地也能为游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体验。

泰国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副总裁Jakrapop CHARATSRI演讲的主题为《Covid-19之后机场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适应》,他和大家探讨了疫情后时代泰国国际机场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与疫情前一年相比,新冠肺炎封锁期间泰国机场的剩余乘客人数约为15%,但电力消耗仍在70- 80%左右,人均碳排放强度显著增加,揭示了机场系统在危机情况下不够灵活的现实。低碳增长是可持续的唯一途径。泰国机场设定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碳减排目标,即在2043年实现净零排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泰国机场制定了一个20年的环境战略计划,专注于5个领域:碳管理、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废物管理及社会参与。未来所有的机场地面交通将被电动车取代,航空生态系统不再是越大越好,在危机情况下,航站楼必须具备灵活的规模运营能力,便于上下浮动。机场的设计要灵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航空环境。

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机场综合交通规划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李振楠在《以机场综合交通建设促民航高质量发展》报告中分享了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主题。我国机场发展的分化日益明显,民航与高铁城际网深度融合。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未来,不同机场条件各异,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多种发展需求并存。例如新机场建设,新航站区开辟,基于现状设施的多交通方式融合,基于多式联运的新市场拓展,存量设施的维护挖潜,人性化服务能力的提升等。但高质量发展始终围绕三个主题,即:“市场的竞合”、“设施的综合”、“智慧的融合”。

第二天的论坛以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建筑院总建筑师熊文超带来的主题演讲《机场更新的探索》拉开帷幕,她和大家分享了武汉天河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及T2航站楼改造项目。我国机场建设普遍具有周期性滚动发展特点,建筑发展过程中也处于一种“扩建新的,改造老的”循环发展模式,是一个不断跟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机场更新与机场发展相伴而随,往往作为机场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于机场发展之中,其积极意义在于阻止机场衰退,触进机场发展。熊文超表示,航站楼更新应高起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地改造。在改造项目中,我们应尊重历史,创造性的把建筑更新与既有建筑结合起来,让改造设计自然和谐,让机场的记忆在历史中传承延续。改造项目复杂程度远甚于新建项目,因此在改造项目中需要设计师有责任心,能使命担当,弘扬先辈的工匠精神,发扬精细化设计精神,为民航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区管委会航空产业处处长周翔发表了题为《推进机场枢纽与临空区协同,打造港城生态一体化融合》的精彩演讲,他和大家介绍了大兴机场、大兴临空区建设情况,分享了大兴综合保税区港区生态协同融合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机场数字化产品事业部产品服务部副经理鄢洁分享的主题为《中国航信助力四型机场建设》,她和大家介绍了中国航信智慧机场整体解决方案及智慧机场产品线。中国航信围绕平台建设和“便捷出行”、“智慧运营”、“旅客服务”三条主线和一系列的创新场景搭建了机场产品体系,从不同维度为机场提供解决方案,满足机场不同层面的需求,同时又互为支撑、协同合作,共同构成了航信面向机场的多层次、全方位、协同化整体解决方案。航信认为建立合作共赢的智慧机场生态是智慧机场建设的大趋势。航信采用开放的架构,开放的服务,并且有意愿与机场、航司、系统供应商保持长期的开放的合作,建设开放共享的平台生态和服务生态,共同建设整个智慧机场的服务大生态。

中国建筑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建筑师杨基炜带来了主题演讲《大型航站楼方案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以青岛胶东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等为例,分享了航站楼建筑的地域特征设计中的考虑因素。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机场建筑研究中心副总监胡霄雯在《海外机场设计实践: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主题报告中,介绍了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项目规划与实施概况,分享了如何从国情、文化、气候等多角度出发实施机场的设计规划。

感谢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泰国机场有限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区管委会、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洛阳北郊机场、唐山三女河机场管理有限公司、重庆仙女山机场有限公司、湖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常德桃花源机场分公司、北京八达岭机场、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设设计集团北京民航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建设集团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方程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东航集团(东航股份)北京指挥部、首都航空、南航北京分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积极地参与本届论坛。为期两天的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