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澳门青年人应主动求变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羊城晚报记者 王漫琪 通讯员 梁源

      

      4月27日,“机遇澳门”主题采访团走进澳门特区政府总部,行政长官岑浩辉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联合采访,围绕粤澳深度合作、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文旅经济发展等主题,畅谈澳门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新机遇与新担当。

      岑浩辉特别勉励澳门青年人要走出“舒适区”,走进大湾区内地主动求变。

      

      推动珠江西岸国际空港建设

      

      岑浩辉重点阐述了不久前发布的施政报告中提到的多项重大工程项目概况,包括建设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澳门珠江西岸国际航空运输枢纽(港)、澳门科技研发产业园,争取在8至10年内完成预期目标。其中,“珠江西岸国际空港”概念尤为引人注目。

      岑浩辉告诉记者,澳门拥有独特的国际地位,包括单独的自贸区、自由港身份,以及丰富的国际航线资源,目前运营的国际航线已超过50条。“澳门的国际航权资源如何用好?如何与周边联动?这对珠江西岸国际枢纽建设是有条件、有基础的。”岑浩辉表示,而珠江西岸包括多个城市,面积逾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接近3000万,为航运资源整合与市场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据岑浩辉透露,澳门国际机场扩建填海工程已获国家批准,项目预计投资约60亿元,现已动工。此次扩建拟新增填海面积超过129公顷,整体工程预计于2030年完成,届时机场总面积将扩展至325公顷,为未来发展预留充足空间。

      岑浩辉称,澳门将积极探索与珠海金湾机场的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货运与客运协同发展。“澳门的通道作用必须发挥出来。在国家的支持下,澳珠联动有望构建起更具竞争力的国际空港体系。”

      岑浩辉强调,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大势所趋。他寄语澳门青年人要勇于把握时代机遇,主动迎接变化,“我们在澳门特别行政区里工作、生活成长的一辈,应该拥抱新变化,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来寻求我们的发展机遇,开阔我们的视野,要懂得变、主动变甚至寻求变,来实现自我突破、往前发展。”岑浩辉说。

      

      探索更多粤澳产业链跨境协同举措

      

      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表示,根据“澳门+横琴”的新定位,澳门特区政府充分用好澳琴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推动实现澳琴两地产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他指出,过去几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初步形成“澳门研发+横琴转化”“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等发展模式。未来将在促进两地产业链跨境协同上探索更多举措,比如开展“澳门高校+横琴企业”联合攻关技术,开展“澳门企业+横琴培育”,孵化更多澳门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形成“澳门引才+横琴创业”模式,加快打通海外人才“居住在澳门,工作在横琴”。

      据张永春介绍,最近由行政法务司牵头设立“澳琴一体化法律专责工作小组”,全面检视特区的法律法规,针对一些不适应合作区发展建设需要的制度,将制定系统的修法工作计划,并推动落实。

      

      推动大湾区文化协同发展

      

      如何深化澳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文化协同发展?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表示,澳门与大湾区内地多城不仅地理相连,文化上更是同根同源,皆属于岭南文化体系,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情感纽带。

      “比如舞醉龙,虽然是澳门特有的非遗项目,但其实起源于中山;妈祖信俗更是在大湾区内地广泛流传。”柯岚以开漳圣王节、舞醉龙、妈祖信俗为例,说明大湾区内多个城市在民俗文化上高度共通,彼此间有广阔的合作与挖掘空间。

      柯岚提出,未来粤澳文化合作将着重三个方向:一是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挖掘共同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利用AR、VR乃至MR等新技术手段,创新文创产品开发,赋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发挥港澳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引入更多国际展览和交流平台,助力大湾区文化走向世界。

      “我们希望,通过粤港澳三地各展所长,共同建设大湾区的文化高地,让岭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柯岚说。

    <!---->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