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央企创新布局,技术革新引领产业发展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宏大浪潮中,新能源产业无疑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肩负着引领能源变革、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的重任。我国坚定不移地践行 "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 能源安全新战略,新能源产业得以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引擎。

    国家电投北京公司磴口沙源地生态综合治理光伏项目

    新能源的 " 下半场 ":数字能源 " 抢先布局 "

    截至 2023 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比 10 年前增长了 10 倍,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的 40%,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 3 万亿千瓦时左右,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这一系列耀眼的数据,彰显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活力与巨大潜力。

    然而,在新能源产业高歌猛进的背后,诸多痛点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成本居高不下便是其一,从新能源项目的前期规划、设备采购,到中期建设、后期运维,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成本压力,使得新能源在与传统能源的市场竞争中,价格优势难以充分彰显。并网难题同样突出,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与现有电网的稳定性要求存在矛盾,如何实现新能源高效、稳定并网,成为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此外,技术创新的速度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之间,也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严重影响了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接连 " 出手 "。今年 1 月 17 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光伏电站项目以 4 月 30 日为界进行 " 新老划断 "。今年 2 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简称 "430" 政策),明确提出要 "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5 月 31 日是增量项目全面入市的节点(简称 "531" 政策)。

    上述两个重磅文件,不仅拉开了 "430" 和 "531" 政策抢装潮的序幕,更是宣告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来临。

    当业界还在适应新政带来的行业巨变时,数字能源实际上已给出了可借鉴的答案。

    过去数年,在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前沿技术,能源央国企聚焦产业痛点,深挖技术潜力,以创新实践为笔,在新能源产业的蓝图上绘就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智能运维:为新能源电站注入 " 智慧大脑 "

    在广袤的川西高原,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壮丽的土地上。该电站总体规划面积达 1600 万平方米,拥有 200 多万块光伏组件,规模宏大。但由于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给电站的运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单靠人力进行维检,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快速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国投电力四川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

    2023 年,雅砻江公司与华为成立联合创新中心,为柯拉一期光伏电站的运维难题开出了一剂 " 良方 "。华为智能 IV 诊断与无人机 AI 图像识别技术的联动,成为了电站运维的 " 得力助手 "。通过无人机搭载先进的图像识别设备,对光伏组件进行全方位巡检,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组件故障,大大提高了故障排查效率。工作人员只需在智能运维驾驶舱系统中,动动手指,就能在数字孪生的地图上对运维工作进行 " 排兵布阵 ",智能导航系统让运维人员能够迅速找到故障设备,故障设备定位时间减少 30% 以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 度电必争 "。

    这一智能运维解决方案,不仅大幅提升了柯拉一期光伏电站的运维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更为整个新能源运维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它让我们看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能够有效破解新能源电站运维难题,实现降本增效,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产品技术突破:提升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集中式储能变流器灵活性和扩展性较差,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整个储能系统陷入瘫痪。中广核湖北公安县储能项目,借力华为数字能源智能组串式储能技术,每个电池簇都配有独立小型变流器,即使某个储能变流器发生故障,其他变流器仍能正常工作,确保储能设备不间断充放电。

    中广核湖北公安县储能项目

    方案投用后,电站的充放电量增长了 15%,系统效能得到显著优化。此外,凭借在大数据与模型算法上的优势,该项目实现了对电池热失控的早期预警,极大地增强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这一技术突破,为储能电站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提升了光伏产业在储能环节的核心竞争力。

    华润电力新疆三塘湖构网型储能项目

    新疆三塘湖是疆电外送的中央枢纽,对新能源电力的稳定供应有着极高要求。华润电力在新疆三塘湖构网型储能项目上,借力华为数字能源构网型储能技术,实现项目主动支撑电压、频率稳定,同时支持并网与离网运行,无惧突发状况。通过超配 PCS,实现了 3 倍 10 秒的过载能力,保障在电力系统扰动时瞬间支撑,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如今,当地新能源电力在电网中的占比已从原来的 40% 攀升至 60%,清洁能源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成果不仅推动了当地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更为我国新能源电力在复杂电网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成功范例。

    产业责任担当:引领新能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能源央国企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 " 压舱石 ",始终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视为己任。一方面,能源央国企凭借自身在能源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广泛布局,为数字能源技术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实践场景;另一方面,像华为这一类科技创新公司,则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为能源央国企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注入了科技动力,携手助力产业互利共赢。

    在央视网播出的大型科技系列纪录片《装甲山河,碳路中国》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能源央国企与华为合作的生动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双方在技术创新上的成就,更凸显了他们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助力实现 " 双碳 " 目标方面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通过合作,能源央国企和华为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推动新能源产业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引领新能源产业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能源央国企与华为的合作,对于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它向行业内其他企业展示了一条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的可行路径,激发了更多企业投身技术创新的热情,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朝着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随着能源央国企与华为数字能源合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更多企业的积极参与,新能源产业必将开启发展新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新能源产业将成功突破当前面临的诸多困境,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技术的持续革新和市场竞争力的显著提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之路,虽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无限希望。能源央国企的创新实践做出了表率,为业界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前行之路。

    现在还能学文科吗?

    是谁把王楚钦逼进洗手间,让孙颖莎不得不被女警护送离开?

    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名单公布

    监 制丨李绍飞

    编 辑丨陈艳欣

    审 校丨瑞雪

    来 源丨央视网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