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strong{text-align: justify;}
沃野千里禾苗盛,翠绿如茵景色明。 春风得意,莲花镇桐木村的广袤田野间,“酷酷的湖南湘江新区”正在上演一场农业变革——轰鸣的插秧机代替了弯腰劳作的身影,盘旋的无人机在半空中施肥。
2012年,第一台插秧机开进莲花镇,像个远道而来的“铁疙瘩”。桐木村的村民们围在田边表示怀疑:“这冷冰冰的家伙,难不成比咱的手还灵巧?”待到村民坐上驾驶位开动机器,倒是把大家伙儿看愣了神。只见它“突突”地驶过水田,行得笔直,一排排秧苗整整齐齐扎进泥里......这一刻,湘江新区智慧农业的新篇章正式开启。
现在,莲花镇的种粮大户所有的插秧工作都是依靠插秧机完成。农民们驾驶着插秧机,在平整如镜的水田里熟练地往返穿梭,一株株翠绿的秧苗从苗盘上依次滑落,均匀的种植在泥土里,仿佛一双双灵巧的双手,迅速给大地织上嫩绿的新衣。30分钟的时间,一亩地的插秧工作便完成了。
桐木村的村民告诉笔者,大户的早稻种植面积都有千亩地,如果没有这插秧机,靠人工,就算花钱请再多的人,也赶不上农时。现在,靠着机器插秧,速度快,质量高,一天就能完成30亩地。如今,插秧机成了田里的“常客”,轰鸣声取代了往日的人工吆喝,连田边的青蛙,都习惯了这带着机油味的新“乡音”。
插秧工作结束后,新鲜事还在上新,那就是无人机追肥。以往,给庄稼施肥,家家户户得背上沉甸甸的喷雾器,深一脚浅一脚在田里打转。汗水混着肥料,沾得衣服上全是白花花的盐渍。“汗滴禾下土”不知道是多少人的童年回忆。
如今,时光前进快十年,大疆20—30l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正在低空飞行,指尖轻点遥控器,便“嗡嗡”地升上半空。它们像一群灵巧的燕子,按照预设的航线,精准地将肥料均匀播撒在稻田中。
从“弯腰插秧”到“坐着种地”,从人工追肥到无人机精准作业,湘江新区为农田耕作下了不少功夫。科技的力量让春耕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湘江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机器在春耕时发挥最大作用,每年会组织农户在早稻和晚稻前开展培训班,不仅指导春耕备耕,还推广良种良法,用示范带动的方式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
◎来源:新湖南
◎编辑:吴梦珊
▶ “八艺展”优秀艺术作品展览揭幕
▶ 有效发明专利约3.5万件,领跑全省!
▶ 何朝晖调研科技创新和产业促进局
了解更多新区资讯
来源:湖南湘江新区
编辑:redcloud
%a$(".dydata").each(function(){%a var iframeHeight = $(this).prop("height");%a var iframeWidth = $(this).prop("width");%a var pageWidth = (window.innerWidth > 0) ? window.innerWidth : (screen.width)%a if(iframeWidth > pageWidth){%a var width = pageWidth *0.9;%a $(this).prop("width",width);%a $(this).prop("height",width*iframeHeight/iframeWidth);%a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