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人博会|“聚才兴业”产业人才如何赋能贵州现代化工业创新发展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张鸿杰)4月26日,“聚才兴业智造未来——产业人才赋能贵州现代化工业体系研讨会”在贵阳市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产才融合实践、政策创新等议题展开讨论,为贵州现代化工业体系构建人才支撑路径献智献策。

    研讨会现场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人工智能正从“精英工具”转向普惠化基础设施,但制造业面临垂直模型应用滞后、行业数据治理不足等挑战。“只需要把数据集做好,就可以做出非常优秀的推理模型、行业模型、场景模型出来。”王江平表示,企业需加速构建细分领域数据集,贵州工业体系应提前布局数据治理,抢占AI赋能先机,通过行业数据集与垂直模型结合,推动AI在制造业的精准落地。

    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以磷化工产业链为例,提出“产业和人才是相互成就的关系”的观点。“磷资源深加工、伴生资源利用等专业人才集中在贵州、云南等资源大省,但企业需打破地域限制,动态建立全球人才地图。”他建议将研究所设至人才中心,借助人工智能识别全球分布,实现“问题导向”的精准引才。

    “贵州人才博览会持续11年为工业体系注入动能,习酒正是受益者之一。”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地强分享了企业实践:通过智慧供应链建设、绿色生态布局及数字化学习平台,构建包装材料园区化、原辅料基地化的“三化”供应体系,同步推进线上线下人才培养矩阵。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王鹍从企业主体责任出发,提出产教融合共建产业学院、产学研合作攻克“卡脖子”技术、柔性引进院士团队三项举措,并呼吁建立全省工业人才数据平台,试点跨境职业互通。

    “建议对顶尖人才给予技术入股或税收优惠,动态清单需精准匹配重点产业需求。”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聚焦航空高端制造领域,强调人才现代化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石,提出通过揽才磁场、育英机制、用才引擎构建“引育用留”闭环。

    “让酸汤潮出圈,需既懂食品科技又擅数字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南山婆集团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包爱明以酸汤行业变革为例,提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体系”构想。当预制菜成年轻人“救命神器”,酸汤行业已融合生物科技、智能制造等高精尖赛道。她倡议拥抱Z时代,让年轻人上头酸汤行业。

    一审:郭秋含

    二审:王利环 熊莺

    三审:李蓓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