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大新县那岭乡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打好“党建引领、产业赋能、典型带动”组合拳,成功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四级跳”,2021年在全乡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2022年全乡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2023年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完成8万元任务且经营性收入过3万元,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70万元一个、超10万元的四个,超8万元五个,自主经营性收入超90万元。
走“党建引领”之路,筑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硬堡垒”。一是书记领题推动,凝聚发展合力。乡党委书记主动扛起抓集体经济发展第一责任人职责,明确各村支书作为本村抓集体经济发展的直接责任人,释放“书记抓”的强烈信号,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夜访”村屯,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火车头”。二是坚持上下联动,压实各方责任。组建村集体经济专班,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实行联点领导包村制度,村“两委”具体落实的责任落实机制,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村级年度考核范围,激发发展活力。三是深入交流学习,夯实发展基础。通过举行培训班、村与村横向交流、外出考察学习等教育培养多种方式,从返乡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乡贤能人中选拔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目前村“两委”后备人员储备71人,实现了一批党员干部由“思想先进”到“领富先锋”的转变,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夯实组织基础。
走“产业赋能”之路,点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新引擎”。乡党委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突出特色、注重整合,以项目为载体,拓宽增收路径。一是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制糖企业+农户”的模式。将那义陇挡的350亩撂荒地治理、甘蔗生产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步推进,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拓宽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2024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0万元以上。二是开发旅游资源,合作经营得“资金”。充分利用4A级景区龙宫仙境特色旅游资源,建立“党支部+合作社+旅游景区”的模式,由乡党委协调,村党总支部带头,整合10个行政村(社区)资金100万元合作经营龙宫仙境景区崖壁小飞龙项目,每年可获得15万元收益,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有力地拓宽收入渠道。三是打通产品销路,包装销售得“现金”。以经济合作联社代销、青年创业协会直播、后盾单位、粤桂协作助力等“互联网+消费帮扶”模式,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开展为桂花梨“带货”行动,2023年以来桂花梨产量累计约为6万斤,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4万余元,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及特色产业发展。四是创新发展模式,因村施策得“新金”。围绕扩大规模、强化龙头、延伸产业链的发展目标,将肉牛和肉猪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推动关注龙宫仙境崖壁小飞龙项目和社区横幅机项目建设,设计并销售了带有地方特色的如明仕主题帆布袋和明仕田园主题杜邦纸旋转灯礼盒等文创产品,成功开辟了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创周边产品市场。五一肉牛、巴兰肉猪、龙宫仙境崖壁小飞龙项目以及社区横幅机项目等为村集体经济创造28.29万元收益,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等靠要”的问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走“典型带动”之路,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新动能”。一是发挥能人带动。通过五一肉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卢勤组织收购青贮玉米秸秆,巩固拓展肉牛产业链。发动6个行政村充分利用旱改水项目的闲置田地种植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500亩,青贮玉米种植、肥料代销、无人机施肥及肉牛养殖等相关产业实现产值550万元的生产目标,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利益共享双赢模式。二是发挥项目带动。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示范村屯建设资金,组建劳务服务、建筑工程等团队承建项目,通过项目实施获取净利润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23年以来实施工程项目5个,投入资金150万元,预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13万余元。三是发挥合作带动。采取“村经联社+公司+经济能人+农户”合作模式,深入挖掘资源优势,巴兰村经联社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赤松茸食用菌,打造村级特色品牌,通过参与产品展销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1.37万元。(赵小妹)
来源:大新县那岭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