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春来农事忙。在山西晋中寿阳县,玉米播种工作全面展开,今年当地扩大了智慧管控覆盖面积,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农户的成本。
在寿阳县景尚乡的一片高标准农田里,大型农机具正在进行犁地、旋地作业,为春播做好准备。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年这些农机具都增加了一个智能芯片。寿阳县共有智慧化平台管控面积近3万亩,比去年大幅增加。通过云数据指挥平台,智慧管控5000亩玉米大田只需要四个人,就能把水肥、病虫害防治、生长监测全流程管理好。
记者从寿阳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当地玉米种植面积为80多万亩,目前已播种过半,预计5月中下旬全部完成。
宁夏:科技助力玉米种植 600万亩玉米进度过半
宁夏各地现在也进入玉米种植高峰期,依托北斗导航系统与智能农机开展高效作业,同步推进节水滴灌技术铺设,在提升种植质量的同时,确保玉米种植工作按时完成。
在吴忠市盐池县一处万亩种养一体化示范基地内,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正在作业,工作人员只需要在拖拉机掉头、补充物料等必要环节稍作辅助,就能一次完成播种和铺设滴灌带两项任务。
今年,吴忠市盐池县共种植玉米28万亩,其中20万亩采用节水滴灌。为了保证玉米种植收益最大化,该基地采用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并选用青饲两用玉米品种,这种玉米既可以收获籽粒作为粮食,又能制作青贮饲料,实现“一粮两用”。据了解,今年宁夏计划种植玉米600万亩,截至目前已经种植过半。
山东济宁:小麦抽穗扬花 飞防作业保丰收
在山东济宁市,当前正值小麦的抽穗扬花期,这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为做好病虫害防治,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一喷三防”和水肥作业,科技护航夏粮丰收。
在济宁市鱼台县唐马镇杨宅子村的小麦种植地,6架植保无人机在飞手的熟练操作下,升空进行“一喷三防”作业。“一喷三防”,是指通过植保无人机喷施叶面肥等混合剂,防治病虫害、预防干热风、防早衰,确保小麦增产丰收。
目前,当地小麦进入了抽穗扬花期,小麦的植株花穗从苞叶中抽出,展开花药,进行自花授粉。一般情况下,小麦扬花期的时间在每年的4—5月份,扬花高峰期集中在上午9—11点。扬花期是决定麦穗籽粒多少的关键期,同时也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期,需要及时喷洒防控药剂。此次“一喷三防”覆盖全县40万亩小麦,5月5日前将全面完成喷施。
在嘉祥县大张楼镇的一处麦田里,几台喷灌设备也正有序作业。随着喷头的转动,水珠洒向田地,浸润着正在抽穗期的麦苗。与传统大水漫灌方式不同,这套设备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以较高的效率,将水肥输送给作物。
今年,济宁小麦种植面积571万亩,目前全市小麦整体长势良好。
浙江杭州:科技赋能 联合共建村书写春耕新故事
在浙江杭州萧山区浦阳镇,有一个特殊的联合村叫“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听起来像是一个和人名有关的村子,实际上它是由民营企业传化集团与谢家、径游、安山三个村联合共建的。春耕时节,这里的田野间孕育着新希望,传统育苗模式正转化为智能模式。
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和10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100多个番茄品种的选育,现在给大家展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个绿色的番茄看上去味道、口感都不太好,因为它看上去有点像没熟,尝一下,它是完全成熟的番茄口感,酸酸甜甜的番茄的味道,非常浓郁。再比如说,这个黄色的番茄不仅是非常好看,而且还很高产,它的产量要比普通番茄高出20%。通过不断地试验,科研人员会选出好吃好看又好种的番茄来进行育苗和种植推广。
在这个农创村,茄果、花卉等作物的新品种选育、种苗繁育、示范推广已经形成了完整链条。作为链条的技术核心,育种科研温室通过精准控温、模拟四季气候等技术,让番茄、大豆、玉米等作物一年四季都能开展品种试验。
催芽后的种子会被移入智能温室进行成苗培养。智能温室内配备遮阳系统、卷帘风机、地源热泵和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精准控光、控温和浇灌水肥。此外,对于小苗和弱苗,还能通过智能设备检测补苗。
从“靠天等苗”到“科技育苗”,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用现代科技激活了乡村产业,通过推广番茄、草莓、花卉等优质种苗,带动周边村镇形成特色种植集群,农户亩均产值最高达5万元,田间地头正书写着“智慧春耕”的新故事。
辽宁大连:海上春耕时 海胆投苗忙
辽宁大连拥有3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位居全国城市之首,总面积超过30万亩,每年都为全国市场提供丰富的新鲜海产品。随着气温持续回暖,当地迎来了海胆春季投苗的最佳时节。
一大早,在大连长海县大长山岛的一个码头上,养殖户们正从货车上将一箱箱海胆苗卸下。这批海胆苗有6个月大,约有100万粒。
养殖户在吊笼中为海胆苗准备了海带菜、龙须菜、裙带菜等美味,它们会在深约6米的海洋牧场中生活一年左右。
据介绍,大连长海县的海胆出产量占全国的二成左右,而这座海洋牧场是当地海胆养殖核心区,计划今年春播期内将投放约2000万粒海胆苗。近年来,当地在海胆养殖上尝试推广全新的参胆套养模式,就是将海胆苗和海参苗放到同一个海水网箱进行饲养,最大程度利用了海域空间的生态养殖模式,节约成本,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