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厂检修高峰临近 市场需求增长或推高成品油价格
【导语】主营炼厂常规检修及独立炼厂临时调整计划停工下,一季度国内一次炼油装置检修造成检修损失量同比明显增长。4-5月,中国炼厂将迎来大规模检修,预计显著减少石脑油、柴油等成品油产出,特别是催化裂化装置检修将加剧汽油和柴油产量下降。综合来看,炼厂检修、原料供应及市场需求的多重影响将显著冲击成品油供给,进而推高油价。
装置实际停工多于检修计划 开工负荷率整体下降
一季度,国内一次炼油装置检修造成的原料损失量达1395万吨,同比增长84%;二次装置检修损失量同比增幅最高甚至超过180%。数据分析,主营个别炼厂例行装置检修维护分别于1月收尾、3月开启,导致检修损失量同比超120%。独立炼厂方面常规检修则相对较少,多因成本增长、利润承压导致的临时调整计划停工,独立炼厂一季度检修损失量同比增长超80%。
从开工负荷率走势图可看出,各类装置3月开工负荷率集体下降,这主要是由新增产能投产导致,产能已启动,但实际加工量仍较低,且新装置多从3月下旬才开始启用。同时,检修、停工导致的原料损失量的同比增长,也实际影响开工负荷率,叠加新装置投用但开工偏低的情况,截至3月,国内一次炼油装置开工负荷率为75.55%,较去年同期下滑5.54个百分点。二次装置中,渣油加氢、加氢裂化3月份开工负荷率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0.21、1.44个百分点,成为主要炼油装置中开工负荷率同比增长的装置,反映出高附加值装置的生产韧性,这不仅受益于炼化一体化重油深加工需求的增长,也与其低检修频率、长运行周期等工艺优势密切相关。相比之下,传统装置如催化裂化受检修影响更大,开工负荷率波动更为显著。
2025年炼厂集中检修影响成品油产出 或推高油价
根据炼厂装置检修计划,2025年仍是中国炼厂检修大年,炼厂检修多集中在3-5月份。由图2数据显示,3月份常减压装置检修损失量已达到560万吨,预计4月份常减压装置检修损失量将超过1000万吨,5月份损失量预计仍超过600万吨,将显著减少石脑油、抽余油、拔头油、柴油、蜡油、渣油及沥青等产品的产出。这些装置的检修将影响二次加工装置的开工负荷率,特别是催化裂化装置,其在4月至5月的检修损失量将达到年度高峰。催化裂化装置将重质油转化为包括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在内的高附加值轻质油品。因此,4-5月的检修将导致汽油和柴油产量减少,特别是在需求旺盛的季节,可能支撑油价上涨。
此外,连续重整和加氢裂化装置检修损失量预计在4月份涨至年内高位。连续重整装置主要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及芳烃(如苯、甲苯和二甲苯),检修期间化工原料供应能力下降将推高芳烃价格,并增加下游聚酯和塑料行业的成本。加氢裂化装置在生产柴油和航空煤油方面的关键作用意味着检修期间柴油产量减少,这可能在春耕季节加剧区域性柴油短缺。
尽管延迟焦化与渣油加氢装置的检修产量损失也在4月上升,但整体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对市场的影响预计较为有限。
华东区域检修增多 资源收紧或支撑油价上涨
根据炼厂检修计划,4月上旬九江石化、高桥石化、北海炼化仍处全厂检修中,惠州炼化2#常减压装置、济南炼化、锦西石化、天津石化3#常减压装置、湖南石化将陆续进入检修期,炼厂检修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华东、东北、华北地区。4月份华东区域常减压检修损失量占比接近55%,除了高桥石化、济南炼化检修导致损失量增长外,山东地炼一次装置检修亦环比明显增长。东北地区的装置检修损失量则来自辽宁省的主营炼厂和独立炼厂。值得注意的一点,山东省、辽宁省为中国最主要的成品油产出地,在供需不均、跨区套利等影响下,其成品油资源会南下至部分华东、华南、华中区域。资源流出区域装置检修损失量的增多,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成品油南下资源量,同时叠加流入区域炼厂检修增多情况,部分地区现货供应趋紧,支撑油价上涨。
综上所述,炼厂检修计划、原料供应、炼油利润、市场下游需求预期等因素交织影响,2025年4-5月炼厂装置大规模检修,将显著减少成品油的产出。期间常减压、催化裂化及连续重整、加氢裂化等装置的检修将导致成品油供给减少,尤其是汽油和柴油产量下降。需求面,气温升高,驾车出行增多带动汽油需求回升,物流运输、基建等行业活跃度提升亦支撑柴油需求,供应减少叠加需求增长可能推高油价。连续重整、加氢裂化装置检修对化工原料供应能力的影响,将对聚酯和塑料等行业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虽然延迟焦化与渣油加氢装置检修对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总体而言,成品油供给的减少将对市场产品供需形势、价格等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