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盘旋坝顶扫描毫米级裂缝,水下机器人潜入70米深水精准“缝合”渗漏......面对我国9.4万余座水库大坝的安全挑战,长江设计集团水利水电病险工程治理中心团队历经20年攻关,构建起“空天地水”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形成覆盖水库“全生命周期诊疗”的科技方案。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国内外500余座大中型水库,渗漏治理成功率超98%,累计节约抢险成本逾15亿元。
“微创手术”破解世纪难题
“微创手术”破解世纪难题
“我国92%的水库大坝是‘高龄’土石坝,半数运行超50年,结构老化如同‘血管硬化’。”长江设计集团水利水电病险工程治理中心主任卢建华以医学比喻道。团队研发的“深水视声一体化渗漏探测装备”如同“水下CT”,可在200米水深精准定位病灶,检测精度较传统手段提升百倍;吸附式机器人如“手术钳”般在70米深水完成堵漏,为柬埔寨某水电站实施“不放空治理”,单次节约成本超亿元。
在湖北漳河水库,无人机群仅用3小时完成全坝面“体检”,裂缝识别效率较人工提升20倍;三峡茅坪溪泄水隧洞中,抗流探测无人车“透视”6公里隧洞,毫米级裂缝无所遁形。这些技术被写入《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导则》,成为行业“金标准”。
中国方案闪耀“一带一路”
中国方案闪耀“一带一路”
柬埔寨西南部,115米高的混凝土面板坝渗漏治理中,长江设计团队用声呐广域扫描锁定渗漏点,以自主研发的水下复合堵漏技术完成70米“深水微创”,成为全球深水堵漏典范。秘鲁、老挝等10余国的成功案例,让“空天地水”诊疗体系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水利名片。
人才“活水”润泽创新沃土
人才“活水”润泽创新沃土
这支由30余名博士、博士后领衔的团队,近三年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50余项殊荣,授权专利超百项。“我们给青年人才‘压担子’,让他们在重大工程中‘挑大梁’。”卢建华介绍,团队正围绕大坝智慧运管研发AI诊断系统,构建“数据+设备+产品”研发体系,未来将推动“安全、智慧、生态、文化”四型大坝建设,让水库“会呼吸”“能预警”。
从长江之畔到湄公河岸,中国“大坝卫士”用硬核科技守护江河安澜。数据显示,我国病险水库数量较十年前下降73%,新技术应用使年均溃坝率降至0.003%,为全球水库治理提供了“中国样本”。(文倩倩、李征峥)
图为水下爬坡机器人现场测试。新华网发
图为水下爬坡机器人现场测试。新华网发
图为高抗流隧洞探测无人车。新华网发
图为高抗流隧洞探测无人车。新华网发
图为隧洞缺陷管理可视化系统。新华网发
图为隧洞缺陷管理可视化系统。新华网发
图为安徽龙河口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新华网发
图为安徽龙河口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新华网发
图为空中无人机大坝智能检测——全坝面缝宽检测和裂缝定位。新华网发
图为空中无人机大坝智能检测——全坝面缝宽检测和裂缝定位。新华网发
图为水下吸附机器人大坝直立面吸附检测。新华网发
图为水下吸附机器人大坝直立面吸附检测。新华网发
图为高混凝土坝隐性裂缝智能设断及可视化系统。新华网发
图为高混凝土坝隐性裂缝智能设断及可视化系统。新华网发
图为柬埔寨某水电站不放空渗漏治理。新华网发
图为柬埔寨某水电站不放空渗漏治理。新华网发
图为水库智能巡检无人机机场及文化墙平台。新华网发
图为水库智能巡检无人机机场及文化墙平台。新华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