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减十一项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

    4月24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以下简称《清单(2025年版)》)对外发布。与上一版(2022年版)清单相比,新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同时,对部分领域市场准入作了进一步规范,纳入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电子烟等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

    业内专家表示,经过四次修订,清单内的事项数量已由2018年版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一大批行业准入限制得以放宽,让各类经营主体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宽准入”红利切实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了“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

    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以清单形式将我国境内禁止和经政府许可才能够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汇总列出,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各类经营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与上一版(2022年版)清单相比,《清单(2025年版)》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事项下的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

    具体来看,《清单(2025年版)》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业务改革为基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检测认证制度。部分放开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筹建等管理措施,相关领域保持必要市场准入管理,但准入环节更加精简。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如推动各地放开交通物流等管理措施,打通区域间市场壁垒。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企业与创业室副主任张铭慎表示,发布实施新一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途径。“新一版清单严格贯彻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根据国家在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全国性法规,取消了相应的地方性许可措施,充分体现了促进市场准入制度规则统一的鲜明导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郭丽岩表示,我国从2018年起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从7年多的实践来看,以“负面清单”所呈现的“非禁即入”管理方式,切实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大幅简化了准入流程,减少了行政干预,通过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有效提升了市场准入效能。

    规范新业态新领域准入

    在推进“宽准入”的同时,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也依法规范重点领域准入,兜牢安全底线。其中,纳入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涉及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药品药械网络销售、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领域。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