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珠海三角岛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珠海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 |
<!---->
广东建设报讯 记者赵文霞、通讯员罗诗岚报道:4月22日,广东省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活动期间,参会代表前往珠海市三角岛实地调研。作为湖泊整治及生态修复的精品修复项目,三角岛切实见证了“厦门经验”在珠海落地见效,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广东实践”经验窗口。
经过长达5年之久的修复,三角岛完成沙滩岸线修复长度830米、面积约4.6万平方米,山体覆绿、林相改造共计约9.4万平方米,完成东、西区域驳岸岸线修复1340米,修复驳岸后湖面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提升库容量达20万立方米以上,完成裸地覆绿约16万平方米,仿佛大自然在此重绘了一幅画卷。
岛上的建筑匠心独运,紧扣音乐岛主题,“蓝调会客厅”“音乐剧场”等特色建筑及场地,以质朴自然的色调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
活动现场,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留根揭开了三角岛的“生态密码”。一是以法制为盾,因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此前鲜有先例,珠海先行先试,通过立法保障其保护性开发,解决规划报建、项目建设、项目验收等审批程序。二是以资金为桨,通过“财政+社会”的模式,以5500万元的财政资金,撬动国企6亿多元的社会资源。三是以模式为帆,采用“公益+旅游”的开发模式,150多场活动吸引5万余人次纷至沓来,让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动能。四是以智慧为眼,通过物联网、无人机基站等设施,对客流、气象、水流等进行常态化监测,为生态保护装上“智慧大脑”。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珠海始终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抓手,聚焦海洋海岛生态保护修复和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而这,正是广东生态建设的缩影。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扎实推进“厦门实践”经验在广东落地生根,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以高标准生态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智慧、广东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