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西降雨持续减少,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对早稻等作物育插秧和田间管理造成一定影响。面对部分地区旱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及时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干旱)Ⅳ级应急响应,组织专家制定早稻抗旱减灾技术指导意见,投入植保无人机对旱情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派出7个专家指导组深入早稻受旱严重的市县开展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当前,全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把早稻抗旱抢插、抗旱保春耕作为春季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系统部署抗旱救灾措施,科学组织春耕备耕工作,有效缓解旱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截至4月18日,全区农作物春播进度超九成,占全年任务的90.64%;截至4月23日,早稻插播完成1194.01万亩,占全年任务的94.4%。
走进桂平市厚禄乡延寿村,稻田里的秧苗长势良好,农田都种上了庄稼。“我们村5500亩农田全部播种完毕,水库放水后,农田浇灌也有了保障。”厚禄乡延寿村党总支书记蒋活开心地说。
“面对旱情,贵港市加强抗旱水源统一调度,全市水库均按计划放水助力春耕,累计放水量约2.1亿立方米,启用电灌站746座,累计清淤渠道50.38万米以上,累计灌溉面积102.1万亩,力求最大程度降低干旱带来的影响。”贵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春耕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会同气象、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做好农业干旱情况定期会商研判,提前谋划、及早部署,落实有效抗旱措施。截至4月22日,全区累计启用抗旱井2.7万多口,使用抽水设备超过26万台(套);开展地面增雨作业超过1000次,增加有效降水约8.3亿吨。
天等县都康乡龙布村驻村工作队积极调剂配备抗旱机具用于抽水灌溉农田。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立抗旱应急小组,积极调剂配备抗旱机具用于抽水灌溉,倡导邻里互帮互助,让温情在抗旱一线传递。”崇左市天等县都康乡龙布村驻村工作人员卫堃介绍。
“旱情发生以来,崇左市构建‘财政+企业+社会’协同投入机制,累计筹措抗旱资金5747万元,其中引导中粮、东亚、湘桂、南华等糖企累计投入2789万元,用于抗旱设施维修、抽水设备购置、打井等,切实做好农业抗旱保春耕工作。”崇左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全区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约2.25亿元用于支持人工增雨作业、采购抗旱设施设备、打井灌溉、修缮农田水渠等农业恢复生产工作。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还将下拨500万元自治区本级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指导地方继续加大抗旱技术和措施落实,强化抗旱水源保障。
眼下,德保县那造村大力推进机械化早稻育秧,农田里的秧苗长势旺盛,颜色鲜绿。村民有的忙于浇灌农田,有的熟练地查看秧苗病虫害发生状况。“最近一段时间,农村应急广播大喇叭播报春季农业生产抗旱技术措施,农业农村部门还派出技术人员到村里开展病虫防控技术指导。”百色市德保县那造村驻村第一书记蒋士圳介绍。
为做好病虫害防控等工作,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已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8期,举办广西植保大讲堂14期,累计发布农作物旱情风险预警专题信息1063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投入抗旱人力329.5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