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美丽广东·城镇篇】在山水与城之间,听一场“生态交响曲”

    编者按:

    为讲好广东生态文明故事,助推美丽广东建设,“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联合《环境》杂志开设【行走美丽广东】专栏,以“行走者”的全新视角,走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基地……与读者共同感受广东生态之美,一起探寻各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彩故事。

    敬请垂注,欢迎各地各单位及时报料、踊跃投稿。

    联系电话:020-83064956

    投稿邮箱:gdstshxc@163.com

    晨光微熹,黎村的连片稻田涌起点点新绿,五只彩鹮振翅掠过水面,羽翼在阳光下折射出斑斓色彩。鸟类摄影爱好者屏息按下快门,快门声与鸟鸣交织成一场动人心弦的生态交响曲。

    这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东莞首秀”,见证着东莞这座制造业小镇的生态觉醒,近年来更获得“省园林城镇”“省森林城镇”等殊荣。在谢岗91.04平方公里土地上,银瓶山脉层峦叠翠,石马河水蜿蜒流淌……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实践。

    谢岗全景

    海绵城市,重构水环境“基因”

    在曹乐截洪渠畔,水质监测员正在使用专业仪器采集河涌水质数据。这种水质监测行动已成为常态化,7个固定监测点、移动设备和检测实验室串联,织就全域水环境动态感知网。

    2018年开始,谢岗全域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以“两区四心八廊多点”的生态格局重构城市“基因”——南部银瓶山原始森林与北部生态农田构成天然屏障,八条水系廊道如蓝色动脉贯穿全域,四大公园与星罗棋布的生态斑块(湖塘、水库、公园绿地等)交织成网。

    银瓶山云海

    在山水公园示范片区,生态堤岸的鹅卵石缝隙间,狼尾草随风摇曳,透水铺装下的雨水正通过植草沟缓缓渗入地下蓄水池。这种“会呼吸”的城市设计,成为了湿地保护的经典范例。

    多年治水功不唐捐。如今的石马河支流中,鱼群穿梭游弋、白鹭驻足捕食的画面已成常态。生态摄影师镜头里的“鱼翔浅底、白鹭成群”,正是海绵城市理念最生动的注脚。

    银湖滨河公园

    公园新生,治愈生态“伤疤”

    窑贝塘环湖碧道上,一位家长带着两个小孩正在欣赏形形色色的植物,感受着湖边清风拂面。眼前2.2公里透水混凝土步道蜿蜒,紫荆花、黄花风铃木组成的生态缓冲带随风摇曳。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260亩淤塞鱼塘?近年来,谢岗投入1300万元实施“微创手术”,保留原有塘基肌理,植入23种乡土植物,吸引到白鹭、池鹭等鸟类定居。

    窑贝塘夜色

    这种“低干预、高效益”的改造哲学,在银山湿地公园得到深入诠释。占地105公顷的银山湿地,6.66公里乐园排渠碧道串联起湿地保育区、净化区、游览区和观赏区。园内生态文明教育馆中,自然教育导师正在讲解:“公园湿地率65.86%,就像一个‘城市肾脏’,每天可净化1.2万吨污水,相当于5个标准游泳池……”参加生态研学课堂的青少年听得入神。去年,该园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周边粤海产业园等现代产业园区、华能等高新企业正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完美交融。

    银山湿地公园

    绿色动能,驱动产业发展新篇

    夜幕降临,通用航空产业园的工程师们结束绿道上的技术研讨,新能源生产基地与银瓶湖湿地共享着同一片星空。

    近十年生态治理,为谢岗积蓄起强大绿色势能——年均空气质量优良率94.9%的“生态招牌”,吸引了一家又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银瓶山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生态优势转化的绿色GDP,助推镇域经济突破百亿大关。

    粤海产业园

    当生态摄影师记录下第128种鸟类,当研学少年在湿地写下观察日记,当企业家在碧道畔签下投资协议……谢岗这座山水之城,正以生态为笔,续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湾区新篇。

    图片来源:谢岗镇全媒体中心

    视频来源: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谢岗分局

    来源/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点击在看,一起助力生态环保

    编者按:
    为讲好广东生态文明故事,助推美丽广东建设,“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联合《环境》杂志开设【行走美丽广东】专栏,以“行走者”的全新视角,走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基地……与读者共同感受广东生态之美,一起探寻各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彩故事。
    敬请垂注,欢迎各地各单位及时报料、踊跃投稿。
    联系电话:020-83064956
    投稿邮箱:gdstshxc@163.com

    晨光微熹,黎村的连片稻田涌起点点新绿,五只彩鹮振翅掠过水面,羽翼在阳光下折射出斑斓色彩。鸟类摄影爱好者屏息按下快门,快门声与鸟鸣交织成一场动人心弦的生态交响曲。
    这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东莞首秀”,见证着东莞这座制造业小镇的生态觉醒,近年来更获得“省园林城镇”“省森林城镇”等殊荣。在谢岗91.04平方公里土地上,银瓶山脉层峦叠翠,石马河水蜿蜒流淌……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实践。

    谢岗全景
    海绵城市,重构水环境“基因”
    在曹乐截洪渠畔,水质监测员正在使用专业仪器采集河涌水质数据。这种水质监测行动已成为常态化,7个固定监测点、移动设备和检测实验室串联,织就全域水环境动态感知网。
    2018年开始,谢岗全域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以“两区四心八廊多点”的生态格局重构城市“基因”——南部银瓶山原始森林与北部生态农田构成天然屏障,八条水系廊道如蓝色动脉贯穿全域,四大公园与星罗棋布的生态斑块(湖塘、水库、公园绿地等)交织成网。

    银瓶山云海
    在山水公园示范片区,生态堤岸的鹅卵石缝隙间,狼尾草随风摇曳,透水铺装下的雨水正通过植草沟缓缓渗入地下蓄水池。这种“会呼吸”的城市设计,成为了湿地保护的经典范例。
    多年治水功不唐捐。如今的石马河支流中,鱼群穿梭游弋、白鹭驻足捕食的画面已成常态。生态摄影师镜头里的“鱼翔浅底、白鹭成群”,正是海绵城市理念最生动的注脚。

    银湖滨河公园
    公园新生,治愈生态“伤疤”
    窑贝塘环湖碧道上,一位家长带着两个小孩正在欣赏形形色色的植物,感受着湖边清风拂面。眼前2.2公里透水混凝土步道蜿蜒,紫荆花、黄花风铃木组成的生态缓冲带随风摇曳。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260亩淤塞鱼塘?近年来,谢岗投入1300万元实施“微创手术”,保留原有塘基肌理,植入23种乡土植物,吸引到白鹭、池鹭等鸟类定居。

    窑贝塘夜色
    这种“低干预、高效益”的改造哲学,在银山湿地公园得到深入诠释。占地105公顷的银山湿地,6.66公里乐园排渠碧道串联起湿地保育区、净化区、游览区和观赏区。园内生态文明教育馆中,自然教育导师正在讲解:“公园湿地率65.86%,就像一个‘城市肾脏’,每天可净化1.2万吨污水,相当于5个标准游泳池……”参加生态研学课堂的青少年听得入神。去年,该园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周边粤海产业园等现代产业园区、华能等高新企业正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完美交融。

    银山湿地公园
    绿色动能,驱动产业发展新篇
    夜幕降临,通用航空产业园的工程师们结束绿道上的技术研讨,新能源生产基地与银瓶湖湿地共享着同一片星空。
    近十年生态治理,为谢岗积蓄起强大绿色势能——年均空气质量优良率94.9%的“生态招牌”,吸引了一家又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银瓶山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生态优势转化的绿色GDP,助推镇域经济突破百亿大关。

    粤海产业园
    当生态摄影师记录下第128种鸟类,当研学少年在湿地写下观察日记,当企业家在碧道畔签下投资协议……谢岗这座山水之城,正以生态为笔,续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湾区新篇。
    图片来源:谢岗镇全媒体中心
    视频来源: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谢岗分局
    来源/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点击在看,一起助力生态环保

    OCR: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