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来绿染兴安盟——兴安盟掀起2025年春季义务植树热潮

      春深4月,嶺上披翠,正是植樹好時節。從科爾沁草原到歸流河岸,從洮兒河畔到阿爾山林海,一場全域動員、綠染山川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連日來,在興安盟科右中旗,400余名幹部群眾揮鍬添新綠,7.6萬株榛子苗在科爾沁沙地“安家落戶”。

      在科右前旗柳樹川村義務植樹現場,來自全盟150余家單位6000餘人共赴春天的“綠色約定”,經過緊張勞動,3萬株樟子松迎風挺立,為興安大地增添一片新綠。

      2025年,興安盟計劃完成生態建設任務116.52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27.6萬畝,其中喬灌木栽植3.2萬畝,中幼齡林撫育16.2萬畝,退化林修復0.5萬畝,草原圍封7.3萬畝,累計有18.2萬人次履“植”盡責。

      2023年6月,“三北”攻堅戰打響以來,興安盟全力實施“滅黃、治白、增綠”三大行動,圍繞科爾沁沙地治理的重點、難點加速推進,全盟沙地由2020年的503萬畝減少至目前的357萬畝,三分之一沙地已得到有效治理。2024年,興安盟治理沙地47.2萬畝,完成年度任務107%。徹底殲滅5.9萬畝裸露沙地,實現“全域無黃”。

      “全域無黃”不是治沙工作的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在科右中旗杜爾基鎮亞門毛杜嘎查沙地治理區現場,當地農牧民熟練地操作着無人機進行補植。他們採用創新樟子松沙障交替治理方式,對陡坡沙地實施“加固”,栽植效率大幅提升。

      在科爾沁沙地“鎖邊”,又到大興安嶺林區織網。在扎賚特旗中心林場西山施業區,4000株大果榛子樹苗整齊排列,在微風中搖曳生姿。1000名幹部群眾為共同構建綠色生態屏障、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推動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貢獻力量。

      近年來,興安盟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沙化荒漠化防治等重點生態工程,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深入實施草原沙地綜合治理、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等工程,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目前,興安盟森林覆蓋率26.08%,草原蓋度74.51%,高於全區平均水平;候鳥數量10年增三成;共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42個,國家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9家,自治區級以上林業龍頭企業8家,年均産值8000萬元;經濟林總面積51萬畝,盛果期林果面積10萬畝,年鮮果産量7932萬斤,産值10878.9萬元。截至2024年末,林草總産值達到53.95億元。(周新育 陳曉明)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