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4月21日发布中国一季度经营主体发展“成绩单”――全国新设经营主体606.3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394.9万户;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在册“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企业2491.8万户,同比增长6.2%……数据充分表明,民营企业展现了澎湃的发展活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民营企业向“新”攀“高”,展现强大创新活力。诞生于市场经济土壤的民营企业,天生具备创新的基因。从基础原材料到先进制造,从移动通信到互联网技术,从仪器设备生产到新药创制……广大民营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发力,以创新求变打开发展新天地,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中不断展现担当。一季度,全国新设“四新”经济民营企业83.6万户,占同期新设民营企业总量的四成以上,同比增长1.4%。新设“数字经济”民营企业27.4万户,占新设民营企业总量的13.9%。截至3月底,全国“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共2267.8万户,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通过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和全球化布局,民营企业持续提升竞争力。一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设民营企业9.4万户、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设4.6万户、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新设25.4万户、银发经济类新设超过1万户。此外,在民用航空、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民营企业均展现出充沛活力,成为我国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政策给力环境向优,民营企业发展底气更足。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始终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从政策支持、金融服务保障、市场环境优化、创新能力建设等多方面统筹推进,多维赋能,为民营经济茁壮成长筑牢根基。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重点举措清单》,从“破除壁垒、推动公平竞争”“强化监管、着力整治乱象”“精准帮扶、开展靠前服务”等方面提出37条重点举措。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有针对性破解融资服务、监管检查、公平竞争、诉求处理、拖欠企业账款等突出问题。各地各部门积极为民营企业创新搭建平台,营造宽松包容的创新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助力民营企业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施展拳脚。政策给力,民营企业努力,两者“双向奔赴”,在激烈竞争中开拓了广阔空间、提供大量机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
全面推进精准帮扶,促进经营主体稳定增长。个体工商户作为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不断涌现,不少个体户投身于网络直播、微商电商等领域,但竞争力较弱。对此,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进分型分类和精准帮扶,着重推动帮扶政策靶向发力、精准落地,为个体工商户梯度成长注入新动能。截至一季度末,各地已完成分型判定“生存型”个体工商户6438.2万户、占比83.1%,“成长型”个体工商户1004.1万户、占比13.0%,“发展型”个体工商户304.2万户,占比3.9%。全国已认定14.2万户“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越来越多的个体工商户从生存型向成长型转变、从成长型向发展型转变,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个体工商户“小个头”迸发出大能量。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民营企业创新大有作为。近年来,华为、比亚迪、小米、宁德时代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坚持高质量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充分证明了我国民营企业完全具备跻身世界一流的可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广大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在产品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上下功夫,持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勇担重任,勇立潮头,创新创造,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作者:久泰平
(编辑:文骥 责编:崔凤娇 校对:田莉 审核: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