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机让桂皮运输效率翻倍,山村致富密码竟是它?

    4月17日,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镇那勤村的肉桂八角林间,一架大型运载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山林间来回穿梭,将村民新剥采的桂皮快速运输下山。这一场景,正是那勤村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以科技创新破解传统产业难题的生动实践。

    扶隆镇茂密的八角肉桂林。

    扶隆镇地处十万大山山脉,是防城区肉桂八角的主产区之一。过去,村民需肩挑背扛将桂皮从陡峭山林运至山下,不仅耗时费力,运输效率也很低。每年桂皮采收季,常因运输不及时导致品质损耗。为解决这一难题,那勤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决定使用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购置大型运载无人机,开辟乡村振兴致富新路子。

    从山里通过无人机运输出来的桂皮第一时间进行回收。

    负责运营无人机运载工作的曾庆春介绍,自2024年国家提倡低空经济以来,他们便有了引入无人机运输的意向。去年底,与扶隆镇政府协商后开始筹备项目,12月起购买器材,并调研山林中待运桂皮的数量。今年1 月,无人机购置到位,3月初桂皮采收季开始,项目正式投入运作。相比传统的马驮、人扛方式,无人机运输效率大幅提升。一匹马一天运输量约两千斤,而无人机仅用三个小时就运输了将近四千斤,大大节省了时间,避免桂皮在山上过夜,且不受地形和天气限制,只要雨一停即可作业。

    无人机运输。

    通过合作运营模式,村集体以有偿运输服务形式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无人机运输,既保障了设备维护升级,又实现了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实施以来,不仅惠及本村肉桂种植户,周边乡镇、村屯的种植户也纷纷前来咨询购买服务。

    那勤村肉桂种植户宋武雄表示,以往靠人工将两三千斤桂皮从山里运出,需花费一整天时间,如今借助无人机,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大大节省了劳力,十分方便。

    扶隆镇党委委员杨齐武介绍,扶隆镇位于十万大山核心区南麓,适宜肉桂、八角自然生长。全镇现有肉桂八角林20.8万亩,年产干桂皮4000吨、干八角8000吨,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今年,那勤村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购进两台大型装载无人机,与企业合作经营,通过科技赋能改变了以往人背马驼的采收运载方式。一方面,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以上;另一方面,大大减轻了群众经济作物生产运输负担,为群众创收创造了便利。

    那勤村将集体经济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山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如今,随着无人机螺旋桨的轰鸣声在山间回响,这条“空中走廊”正载着村民的期盼,飞向乡村振兴的更广阔天地。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