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4月22日电 题:中俄界江畔的醉美图书馆
新华社记者张玥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中俄界江黑龙江之畔的黑河市爱辉区瑷珲图书馆。这座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的图书馆,将欧陆风情与北国书香完美结合,是一处国境线旁,融合了中俄文化精髓的阅读秘境。
黑龙江省黑河市地处我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仅一江之隔,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一对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距离最近的对应城市。两城并称“中俄双子城”。
初次来到黑河,除了感受它的异域风情,不妨走进瑷珲图书馆——这座城市记忆的守护者,触及城市深处的文化肌理。
黑河市爱辉区瑷珲图书馆外景(无人机航拍)。(受访者提供)
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图书馆,瑷珲图书馆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砖红色的外墙带着古典的腔调,经典的欧式拱门与立柱,让人恍若置身圣彼得堡的某个文化角落;建筑外立面上刚劲的“瑷珲图书馆”五个大字,则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混搭”风格并非刻意为之,而是黑河这座边境城市与生俱来的文化气质。
这座始建于1956年的图书馆,原名瑷珲县图书馆。2005年,图书馆搬迁至黑龙江畔的老口岸大楼。2024年8月,经过改造扩建的瑷珲图书馆重新开放,新的城市设计手法与欧陆风格相融合,通过修复和提取老建筑的基因,将瑷珲历史文化注入其中。
走进图书馆,室内的设计令人惊艳。图书馆的灯光布置经过精心调试,让阅读氛围明亮而温馨。曲线优雅的书架隔断仿佛是流动的五线谱,将数以万计的书籍串联起来,谱成醉人的乐章。散落在其中的糖果色的沙发,则成了必要的休止符,读者挑选到心仪的图书后,可以倚靠,享受阅读的快乐。
读者在瑷珲图书馆内阅读。(受访者提供)
“我走过很多城市的书店、图书馆。这里的阅读体验真的很特别。”一位北京游客坐在沙发上,一边品读书籍,一边眺望窗外缓缓流动的界河和对岸异国城市的轮廓。
“我们之所以将一个公益性质的图书馆打造成一个艺术空间,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再发现’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瑷珲图书馆馆长黄士娥说。
市民在瑷珲图书馆中阅读。新华社记者 姜思妮 摄
作为边境线旁的文化驿站,图书馆的藏书也极具特色,除了有10万册的藏书,还设有全国少有的“俄罗斯文献专区”,收藏了从普希金诗集到当代俄罗斯科技著作的各类图书。
黄士娥告诉记者,瑷珲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中俄双语读书会、边境文化沙龙等活动,2024年还承办了中俄图书馆合作发展大会。它既是中俄作家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成为中俄两国民众共享文化的“会客厅”。
瑷珲图书馆中的俄罗斯文献专区。(受访者提供)
在电子阅读盛行的今天,瑷珲图书馆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天清晨,总能看到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门前等候开馆,偶尔还能遇见对岸过来的俄罗斯游客。人们的语言并不相通,但在书架间求索的目光却十分相似。这座图书馆就像一位智慧的摆渡人,用书籍搭建起多元文化沟通的桥梁。
离开时正值黄昏,夕阳将图书馆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江面上。这座界江畔的知识灯塔,不只照亮读者的内心,更闪烁着两个比邻而居的国家文明互鉴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