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个月内与中国签协议?算清楚,有诚意,再来谈!

    <!--enpproperty 13040191302025-04-20 13:35:12.0今日关注1个月内与中国签协议?算清楚,有诚意,再来谈!美国,特朗普,中国,进行,出口,伤害,关税,造成21513000020经济/enpproperty-->

      连日来美国政府单方面挑起关税战,这些关税给美国航空业带来的风险开始显现,日前有消息称中国多家航空公司已暂停接收波音飞机,并暂停购买相关设备和零部件。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指出,如果美国继续加征关税,波音公司的市场份额将会大幅萎缩。美国升级贸易战将对美国的航空业造成多大的冲击?

      另外17日美国公布了对于中国建造和运营的船只征收新港口费的计划,中国外交部回应说此举损人害己。那么这是否又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招数?

      关税战到底伤害了谁?

      鞠建东:特朗普有多个错误观念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 鞠建东:

      特朗普现在的关税已经称之为禁止性的关税,所谓禁止性的关税,就是我们从它那买东西已经划不来了,比如说波音。这种禁止性关税对于美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美国的华尔街都呼吁特朗普先生要回归理性、回归专业,我们希望他“灵活”地改正过去的错误。

      第一个错误,就是贸易战到底对谁有更大的伤害?他们有个错误的理论,说是中国出口多,美国出口少,所以对中国的伤害更大;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找不到其他的买家,所以对中国的伤害很大。但是实际上,例如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就指出,中国的进口主要是飞机、农产品、石油等,这些中国是可以替代的。但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很多产品,比如苹果等电子产品很难在短时期内找到替代。从现在的数据来看、从整个市场的反应来看,特朗普的禁止性关税反而是对美国经济的伤害更大,所以他首先要改掉这样一个错误的理念。

      另外他通过一系列保护性措施来进行制造业回流,这就是特朗普团队的第二个错误:账要算清楚。你不想从中国买东西,想制造业回流,得告诉美国人民到底哪些制造业要回流。比如说特朗普现在头上戴的“美国再次伟大”的帽子,那是从我们义乌小商品市场进口的,特朗普如果想回流,是不是在白宫搭个房子买个缝纫机,然后自己去做?如果这个账算不清楚,那些回流的制造业成本,美国的经济能不能承担?这个对美国人民会造成伤害。例如现在是4月份,圣诞节的礼物就开始发货了,美国那些孩子们还在期待圣诞节礼物,特朗普先生需要考虑美国人民因为这些他的这种极限施压,他的这些禁止性关税带来的伤害。

      苏晓晖:美向中国船只收“港口费”

      或终将自食其果

      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行业启动301调查一年后,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征费措施。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公布的对中国建造和运营的船只征收新港口费的计划,其中大部分新措施将在今年10月中旬生效。美国的贸易代表说这是前任政府提出的制裁措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强调是前任做的决定?

      本台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

      特朗普就任之后,对于他的前任拜登是一再进行批评,现在反而强调这次301调查是由前任进行、前任完成,并不是说特朗普有意继承,我觉得某种程度是在进行防范。它的调查结果公布的时候,是在特朗普就任之前,从这个时间点上来看,不排除拜登政府是要给他的后任来进行挖坑的,设下一个陷阱,对于301调查如何来落实,美国政府可能会承受着极大的风险。

      确实当美国公布301调查的结果,现在要收港口费的时候,美国国内已经有一系列的反对的声音。首先第一个问题是,美国的运输能不能寻找替代方案?也就是说,要求缴费这笔钱会不会首先收到自己人身上。第二点是对于美国的出口,往往是空船到美方来装运大宗商品,空船不会被收取费用,本身是增加了美国自己出口的难度,并且当停靠的船只减少,港口本身的收益就会减少,这是一种反噬。第三还涉及到一旦成本上升,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就会承受相应的成本。在美国国内关于港口费的问题,其实是有不同声音,对于港口、钢铁产业,他们认为进行征收符合自身的利益;但对于航运,包括美国的一些矿产农业等方面,他们认为这是极其糟糕的一个结果,现在仍然在争吵。

      近期推出的措施还是有所克制,或者说美国方面的顾忌还是比较多的。一方面180天的缓冲期,就说明寻找替代方案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尽可能避免立刻对自己造成损伤。很多美国企业已经观察到,中方企业有能力、有运力,完全可以进行船只方面的调配,可以调整航线,中国制造的船只在航运公司如何来进行使用,也有不同的选项,所以可能会造成美国自身承受着更多的变数。这恰恰说明,当美国试图堵住别人的路的时候,其实堵住的是自己的路,要背离互利共赢,必然造成自身更多的损失。

      特朗普自信开麦:1个月与中国达成协议

      专家:准备好诚意再说

      当地时间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我认为我们会与中国达成协议,我们会和所有人达成协议的”,“大概在接下来的三到四周内,事情应该能全部搞定”。特朗普给出的所谓时间表,有什么样的依据?双方在哪些领域更有可能解决分歧?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 鞠建东:

      我非常希望特朗普能实现他的目标,“3到4周就能搞定”,怎么搞定呢?他在2019年的时候和中方曾经有一个第一阶段的协议,我们是不是从2019年协议出发,当时他已经给中国加了平均20%的税,现在他给全世界的基准税是10%,是不是可以中国和美国的关税也回到10%,首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然后他最关心的是想多向中国出口,那么能不能算清楚账,你到底向中国出口什么?现在它的能源、农产品产能也是有限的,那些电子产品、高级产品要向中国进口,一方面又不向我们出口,怎么能实现所谓的贸易再平衡?所以我觉得特朗普如果要在3到4周能够实现他的目标,可以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案:第一大家都回到10%的关税;第二算清楚要向中国出口多少,你的产能能不能跟得上去,然后再来谈。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