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背后三代人的“绿色接力”——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满坪林场生态管护员韩赛力木

    韩赛力木在林区巡查。本报记者牛玉娇摄

    4月14日,位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满坪镇的康格达山区里草木生发、远山如黛,清晨的山区还笼罩在薄雾中,满坪林场生态管护员韩赛力木,便和同伴马有卜开始了新一天的巡山工作。

    他们每天早、中、晚三次巡查,查看林区是否有放牧、盗伐行为,排查地质灾害、火灾隐患,监测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这份工作,韩赛力木的祖父、伯伯和父亲已重复了近50年。在他们三代人的守护下,这片山林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也未出现严重的生态破坏。

    时间的指针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韩赛力木的祖父韩文林成为满坪地区的第一代护林员。那时的康格达山区盗伐猖獗,护林工作充满危险。韩文林常常深夜蹲守,与盗伐者周旋,有人劝他别太较真,他却说:“这林子是国家的,守不住它,我对不起子孙后代。”

    到了第二代,韩赛力木的伯伯韩亚西和父亲韩七十一接过了护林的担子。受父亲影响,兄弟俩从小就对山林充满敬畏,深知山林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整日守在山上,不仅巡山护林,还亲手栽下无数树苗。如今,这些树木已郁郁葱葱。韩赛力木回忆,小时候伯伯和父亲总是长时间不回家,那时的他还不明白这份责任的分量。

    如今,轮到他自己成为管护员,夏天怕游客乱扔垃圾,得一遍遍巡查,冬天怕发生火灾,要在山口扎帐篷住上十几天,这时他终于理解了长辈们的坚守。韩赛力木黝黑的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说:“万一没守好,发生火灾可怎么办。”

    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棒接着一棒传,“干好管护工作”自然而然就成了韩赛力木一家“最应该做的事”。

    在守护山林的道路上,韩赛力木并不孤单,和他搭班的另一位管护员叫马有卜,他见证了韩家三代人在这片山林的艰辛付出。“我前前后后在林场干了20多年,和韩文林、韩七十一都做过搭档,管护员的工作看着简单,实际上很辛苦,他们都是很负责的人。”马有卜说着,陷入回忆,“老一辈的管护员靠双脚走遍山林,靠老一辈传授的经验辨别树木种类、防治病虫害,连工资都很微薄,但就是愿意干。”马有卜说,韩文林那一代主要防偷伐,到了韩七十一时期,护林员开始参与植树造林,甚至自学林业知识应对病虫害。

    如今,科技让护林工作更加高效。无人机巡山、卫星遥感监测火情,大大提升了管护效率。但护林员的工作依然不轻松。遇到村民放牧,韩赛力木总是耐心劝说,亲自把羊群赶回村民家中,既保护了生态,又避免了冲突。一旁的韩赛力木不说话,只是微笑。

    当记者问韩赛力木工资多少,当初有没有别的工作选择时,韩赛力木摇摇头说:“钱多钱少不重要,能把这片林子守好,就值了。”当记者问他“辛不辛苦,累不累”时,他说:“我眼前的这些树都是爷爷、父亲和叔叔亲手种下的,累了就躺在树荫下,看看眼前的美景,觉得一切都值得。”

    数十年风雨,三代人坚守。如今的康格达山区草木葱茏,远山如黛。韩赛力木一家用平凡而坚韧的守护,让这片青山的绿色生生不息。他们或许不是轰轰烈烈的英雄,但正是这样的坚守,让家乡的绿水青山更加明媚动人。(记者牛玉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