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天津港風速儀指針瘋狂擺動,一場極端天氣考驗正悄然到來。當多數人選擇避風時,國能銷售集團天津分公司的生産區域卻呈現另一番景象:安全管理人員逆風而上,在1小時內完成了一場安全攻防,為港口生産繫緊“防風繩”。
預警即命令:30分鐘織密設備防護網
早在氣象預警發布的第一時間,該公司應急指揮中心便亮起紅色警示。安全團隊攜帶檢測設備直奔生産車間,對配電箱開展檢查:用力矩扳手逐一加固電纜接頭,紅外檢測儀掃描防雷接地裝置溫升,漏電保護測試儀每3分鐘記錄一次數據。12扇易受風壓的玻璃窗被連夜定制的不銹鋼卡扣牢牢鎖定,密封條縫隙處注入的耐候膠在低溫下迅速成型,將強風滲透的可能降至零。
分類管控:動態佈防化解立體風險
在露天作業區,一場“設備歸位戰”同步展開。23&作業車輛按應急預案編號駛入防風車庫,GPS定位系統實時反饋停放坐標;通勤車被引導至混凝土結構的安全停放區,避開周邊30米內的高桿燈和廣告牌。最引人注目的是臨時車棚的“雙重加固法”:木方斜撐形成45度應力支撐,地錨鋼釬打入凍土層50厘米,經力學測算可抵禦12級風力。外圍巡檢小組則手持金屬探測器,在雜草叢中找出27件易飛散雜物,鐵皮碎片都被一一清除。
演練成果轉化:實戰檢驗應急硬實力
當狂風達到峰值時,中控室突然響起設備防傾倒預警。早已待命的應急小組迅速啟動“斷電避險流程”:3名電工按照演練中的“三角站位法”切斷非必要電源,2名安全員同步設置隔離警戒區。這套在桌面推演中打磨過7次的流程,在實戰中僅用時8分鐘便完成全流程操作——比預案規定時間縮短了40%。
長效守護:從應急響應到本質安全
當風速儀數值開始回落,安全總監並未放鬆警惕。在臨時召開的復盤會上,最新修訂的應急預案已增加了“極端天氣後設備共振檢測”條款。車間外,檢修人員正借助無人機對高空設備進行巡檢,熱成像儀數據實時傳入安全管理系統。“我們正在構建‘氣象預警—動態防控—智能巡檢’的全鏈條安全體系,”公司負責人&&,“每一次極端天氣都是一次安全升級的契機。”
這場與狂風的較量,最終以“零事故、零損傷”收官。但國能銷售天津分公司的安全守護者們深知,真正的挑戰永遠在下一次預警響起時。當夕陽穿透雲層,加固後的車棚在余暉中投下整齊的影子——那是安全生産最堅實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