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阳正操纵着无人机起飞,进行裸地整改巡查
东南网漳州4月16日讯(通讯员 陈玉师 林毅鹏 文/图)“嗡嗡嗡……”在漳州市长泰区古农农场,一架黑色无人机腾空而起,向着工地上空飞去,开始裸地整改巡查。
长泰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股一级科员李佳阳熟练地操纵着遥控器,屏幕上实时传回的画面清晰可见,未覆盖的裸露黄土在镜头下,扬尘随着微风扩散。他迅速调整无人机航线,拍摄下现场图片,将发现问题整理后发给相关单位:“古农农场银光路附近发现裸地未覆盖,请相关单位核实情况整改。”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长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日常。
“长泰的地形就像一个‘聚宝盆’。如果长期处于静稳天气,在外来污染源与本地污染源叠加影响下,通常会导致大气污染物指标出现高值,严重影响长泰区环境空气质量。”李佳阳说。面对这一挑战,长泰生态环境局以无人机+2个省站+35个微站构建起全方位监测网络,共同织就一张精准治污的“天罗地网”。
长泰区本地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工地扬尘、露天焚烧及高架源。大气污染的扩散速度快、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治理的关键在于快速定位污染源并及时管控。
“以前靠人力巡查,有些地点无法迅速到达,巡查效率很低。”李佳阳介绍,无人机在高空中能将方圆一两公里范围内的现场情况“看”得一清二楚,极大提高了巡查效率。这架搭载空气监测系统的“空中侦察兵”不仅能拍摄高清画面,还能实时监测PM10、PM2.5、SO2等多项污染物浓度,为源头分析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无人机在高空中能将方圆一两公里范围内的现场情况“看”得一清二楚
上个月,无人机在巡查时发现露天焚烧秸秆。拍摄、上传、出动,仅用20分钟相关负责人便到场劝导扑灭,避免了污染扩散。
如果说无人机是“空中侦察兵”,那么35个微站就是24小时“站岗”的监测哨兵。每天上班,长泰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股负责人黄李梅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测监管平台。屏幕上,35个微站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橙色代表轻度污染,绿色代表优良,AQI指数(空气质量指数)实时更新。
“微站可以监测PM2.5、PM10、臭氧等多种污染物浓度,数据每分钟更新一次。”黄李梅介绍,一旦发现某个点位数据异常,达到预警标准,便会在工作群中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要求相关部门进行管控。
微站与无人机的配合应用,使长泰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股得以对污染源进行精准定位和快速处置。今年来,长泰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股启动轻微污染天气响应17次、印发《长泰区空气质量微站颗粒物周数据分析》14期、巡查通报各类扬尘问题59个,完成整改49个。
未雨绸缪,方能有备无患。大气污染往往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因此长泰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股创新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预报预警机制。每天,区气象局会将天气预报数据发送至长泰生态环境局,长泰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股工作人员会结合污染物扩散模型,提前预测污染浓度变化。
“比如预测到颗粒物浓度可能升高,我们会提前通知城管部门增加洒水、雾炮作业频次,通知企业采取管控措施。”黄李梅说,这一预警机制让长泰区“抢跑”在污染前采取针对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影响。
黄李梅表示,下一步长泰生态环境局将通过建模研判分析、部门协同联动、属地争先“抢点”等组合拳,对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每日跟踪、每周通报、每月评比”,持之以恒保障长泰大气环境质量。
<!--enpproperty 318854452025-04-16 16:09:1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