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要点速览:

  •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 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

  • 持续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完善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规范农村演出市场,深入整治低俗表演活动。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反对封建迷信。

  • 加强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推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和有效运转,依法纠治各类欠薪问题。

    健全从县乡借调工作人员从严管控长效机制。严格控制对基层开展督查检查考核,精简优化涉农考核。

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

具体来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以生物育种、无人机、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逐步融入农业领域,成为推动农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胡冰川说,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体系。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强化农业科研资源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像“南繁硅谷”这样的重大农业科研平台,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让先进技术真正落地田间地头。

“此外,还需重视农业人才培养,培育一批既懂农业又掌握现代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只有多方协同、共同发力,才能充分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胡冰川说。

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在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的相关章节,文件提出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这也是“生物育种”连续第五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生物育种技术最早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是2010年,文件要求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在生物育种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此后,自2021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开始连续5年提及生物育种技术。例如2021年,文件要求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2022年,要求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2023年,文件提出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并在油料作物方面做了进一步部署,同时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2024年,则提出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短短几年,重点已经从项目实施变成了产业化推进。

在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方面,文件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并指出要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所以“改革”的意味最浓。要用“改革”这个法宝来破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金文成说,下一步将重点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业经营制度改革、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等方面,聚焦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县域经济为主战场,为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生产力开辟道路。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王晋臣表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围绕解决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农民群众的期待期盼,今年农业农村部将立足民生实事,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聚焦普惠普及和农民可感可及,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article_adlist[

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一键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财富之旅,或致电400-088-0088帮你获取更多财富资讯~

]article_adlist-->

.app-kaihu-qr
{text-align: left;padding: 20px 0;}
.app-kaihu-qr span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31px;display: block;}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