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底文昌将全面完成3.57万亩海防林修复工作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冀冀 通讯员宋艳菲 李文旭

  超强台风“摩羯”给文昌林业生态造成严重损失。为尽快恢复灾后沿海防护林带建设,文昌市采取“椰子纯林”“椰子混交木麻黄”等速生和慢生树种搭配的造林模式,重建沿海森林“防线”,计划到2026年底全面完成3.57万亩海防林修复工作。

  挖坑、施肥、放苗、培土、浇水……在锦山镇山雅片区,文昌市海防林灾后修复施工队的队员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一株株椰子苗在阳光下迎风挺立、生机勃勃。

  “在海防林前50米种植木麻黄、草海桐、露兜等植物,在海防林后采取150米种植‘椰子+木麻黄’‘椰子+琼崖海棠’的方式进行修复造林。”文昌市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室主任郑奋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2025年文昌海防林灾后修复任务是1.6万亩,目前已完成2300亩造林。

  据了解,文昌市林木因超强台风“摩羯”受损的面积有86.77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53.17%,林业经济损失达21.17亿元,其中海防林受损面积3.57万亩,损失1.3亿元。

  为尽快恢复灾后沿海防护林带建设,根据《文昌市海防林灾后修复工作方案》,文昌市林业局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在沿海各镇分期打造示范林。其中第一期示范点共7个,分别为铺前镇空管导航站片区、铺前镇木兰灯塔片区、铺前镇风车海岸片区、锦山镇山雅村片区、冯坡镇贝山村片区、翁田镇大贺村片区,示范点由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进行作业设计,面积共1671.9亩。

  文昌市林业局还采取人工和机械结合的方式,清理造林地上风折、风倒及枯死的林木,同时为防止牛羊等畜害,修复区域周围设置铁丝围栏。据介绍,7个示范点目前已完成造林面积约1300亩,全市累计已完成海防林造林约2300亩。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