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时空】
◎本报记者 朱 虹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森林作为地球的“绿色肺叶”,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的步伐。然而,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火灾和病虫害等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森林的健康与稳定。如何在充分发挥森林碳汇功能的同时,保证其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气候智慧林业正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新方案。
气候智慧林业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旨在通过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起更加科学高效的森林管理和决策体系,从而实现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不久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朱教君团队发表在《林业研究(英文)》的文章,深入探讨了气候智慧林业的最新进展与实践案例,为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
核心在于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韧性
朱教君团队认为,气候智慧林业的核心在于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韧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提升其碳汇功能。
传统的森林管理方法往往依赖于经验和历史数据,而气候智慧林业则引入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森林动态的实时监测和潜在风险的精准预测。这不仅增强了森林的韧性,还优化了其碳汇功能,推动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朱教君团队介绍,气候智慧林业从数据采集与监测、分析和决策支持三个方面改变传统研究范式;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为森林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和效率。
在数据采集与监测方面,卫星遥感、无人机激光雷达和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森林监测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例如,通过激光点云数据,研究人员可以精确获取每一株树的高度、冠层结构等信息,从而大幅提升了对森林蓄积量和碳储量的估测效率与准确性。
在数据分析方面,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分析海量的监测数据并获取知识,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实时展示森林状态,并预测森林的未来变化趋势。这些预测结果为森林管理者提供了科学依据,使他们能够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预防火灾、病虫害等潜在风险。
在决策支持方面,基于人工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能够为森林管理者提供优化方案。无论是选择造林树种、制定管理策略,还是模拟不同管理方案的效果,系统都能够提供科学、精准的建议,减少试错率,帮助管理者做出最佳决策。
相关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显著进展
朱教君团队调研发现,欧洲多国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森林管理策略,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美国也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森林火灾预测系统,显著提升了火灾预警的准确性。
在我国,气候智慧林业的实践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例如,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时感知和记录森林微气象环境、植被光合作用和碳水循环过程,为优化森林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尽管气候智慧林业展现了巨大潜力,但其推广和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团队认为,数据质量、技术成本以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决。
“我们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结合生态学、气象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为气候智慧林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朱教君说,相信未来气候智慧林业将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为保护地球的“绿色肺叶”、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森林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武器”,而气候智慧林业则为这把“武器”注入了新活力。“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下,气候智慧林业将在发展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和森林管理决策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朱教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