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勇 编辑/赵乾坤)
新加坡《海峡时报》2月17日报道,自去年12月韩国济州航空发生空难事故以来,飞鸟撞击民航客机这一现象持续成为航空业关注焦点。
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资料,美国民用飞机发生的鸟击事件约有61%发生在飞机下降阶段,36%发生在起飞时,约54%的鸟击事件发生在7月至10月。
一架飞机正在穿过鸟群。英国《每日电讯报》
鸟击对航空飞行安全构成了重大挑战,并且这种挑战长期以来持续存在。FAA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990年至2023年这33年间,美国民航共计报告约28万起鸟击事件,其中2023年共计1.84万起。
报道称,民航客机被飞鸟撞击的主要因素包括鸟类整体数量的增加,以及开阔的机场对飞鸟具有的强大吸引力。通常,机场拥有大片空旷地带和草地,这为寻找食物的鸟类提供了最佳地点,如果机场靠近河流或湿地等大型水体,将进一步提升鸟类撞击飞机的可能性。
简单飞行(Simple Flying)网站此前的报道称,鸟击对飞行安全的影响,轻则致使飞机外壳严重凹陷、挡风玻璃破裂,重则引发灾难性事故。在某些情况下,当鸟类被吸进飞机发动机后,会导致发动机失去动力、引发机械故障或发动机起火。
为了降低鸟类为航空飞行带来的风险,各国机场实施了各种策略,包括对机场周围的鸟类栖息地管理、使用鸟类雷达系统以及配备专门人员驱赶鸟群。此外,民用飞机制造商也在不断努力改进关键部件(如起落架、发动机和挡风玻璃)的设计和制造材料,以更好地规避鸟类为航空飞行带来的安全隐患。
新加坡《海峡时报》的报道提到,新加坡樟宜机场近几年一直在使用视频分析技术来识别和监控机场附近空域的鸟类活动,同时还使用了类似于大型扬声器的远程声学装置,以及手持式激光器。远程声学装置可以发射声波,对鸟类起到恐吓作用,激光器则可以发射激光束来驱赶机场附近上空的鸟类。
报道称,澳大利亚达尔文国际机场的办法是,在机场跑道周围100公顷的草地上喷洒除草剂和杀虫剂,以清除杂草和降低昆虫的数量,从而减少飞鸟栖息和觅食的几率。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则在跑道区域通过一种特殊的排水系统保持干燥,以防止雨后形成水坑,因为水坑会吸引鸟类;同时,该机场还使用了诸如可发出噪音的照明枪、鸟类警报呼叫系统和手持激光器等设备来驱赶鸟类。
航空业网站Atlantic Jet Partners刊载的一篇文章称,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的机场、科研机构和监管机构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来降低飞鸟撞击飞机事件的几率,但此类事件只能是尽量减少,而无法完全杜绝。目前较为高效的手段是鸟类雷达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检测机场空域附近鸟类的运动,并为飞行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即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文章提到,新材料研发和飞机设计制造对于降低鸟击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因为新型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抵御飞鸟的撞击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飞机的损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