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近日,记者从深圳市公安局召开的2024年度公安工作总结表彰会上了解到,2024年,通过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体系,深圳公安以科技破题超大城市治理难题,在特区热土上绘就了一幅“硬核守护”与“暖心服务”交融的平安画卷。
智慧警务破解民生难题 政务服务跑出便民加速度
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举办的国际电音节现场,10架警用无人机组成空中巡逻编队,实时监测人流密度,仅用30秒便将预警信息同步至地面指挥中心。这样的“地空联动”模式,是深圳公安构建新型智慧防控体系的缩影。
目前深圳市已建成200余条空中巡段,配备8支无人机警务队,科技装备正成为守护城市安全的“空中哨兵”。
在政务服务领域,“智慧警务舱”的落地让市民张先生感慨:“补办驾驶证和打印户籍证明,过去要跑两个部门,现在5分钟就办完了。”深圳公安通过整合91项业务“一窗通办”、33项高频事项“集成快办”,推动279项政务服务全量上线,实现“无感申办”覆盖32类民生事项。
前海合作区的外籍工程师通过5G视频报警系统,在手机无信号状态下仍能快速获得救助,2199台智能报警装置已覆盖全市重点区域。
法治护航营商环境 低空经济打开发展新维度
去年9月,某科技企业核心代码遭窃,警方48小时锁定内部技术人员,为企业止损超千万元,这得益于深圳公安建立的825家重点企业“直通车”机制。该机制通过常态化送法上门、风险预警,累计化解涉企纠纷77起。
在深圳夜空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万架无人机表演背后,是公安部门对低空安全管理的创新探索,深圳公安在构筑起城市低空安全“天网”的同时主动服务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这种“非必要不管制”的柔性监管,既保障了大疆等龙头企业研发测试需求,又为物流无人机商业化应用铺平道路。
从AI视频巡逻系统提前15秒预警纠纷,到全国首个“警用机器人巡逻标准”落地;从跨境5G报警系统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到无人机空域管理立法先行,深圳公安正以科技创新重塑现代警务模式。在警务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下,这座城市的平安底色愈发鲜亮,为全国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