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陆续展开。抓好春耕备耕,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育种、插秧、农资储备、田间管理……各地抢抓农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紧春季农业生产,为全年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有种的时间,收有收的周期。不违农时,不误农时,才能为粮食安全夯实根基。农谚云: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先秦孟子弟子录《寡人之于国也》中也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说的都是要抢抓农时的意思。
目前,全国春管春耕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各地不误农时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立春过后,三秦大地的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在陕北,不少专业合作社已开始检修农机、储备农资,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在关中,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农技专家深入一线指导春灌、喷防,为农田“把脉开方”;在陕南,茶农抢抓农时,忙着给茶树施肥、除草,确保春茶丰产丰收。繁忙的三秦大地,就是中国万象“耕”新的一个缩影。
不误农时抓紧春耕。农时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春耕更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开端,不误农时抓紧春耕是确保粮食丰收的基础。春季是播种的最佳时机,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确保农作物生长环境适时、适宜。各地应加强气象服务,及时发布天气预警,帮助农民科学安排农事活动。只有精准把握农时,才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为全年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加力春耕。现代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为春耕生产注入了强大动力。智能农机可以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自动调整耕作深度和播种密度,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无人机播种不仅速度快,还能在复杂地形中作业,解决了传统农机难以进入的问题。精准灌溉系统则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水量,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证了作物生长所需。科技赋能织就“智慧春景”,就能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使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精细化,让春耕跑出“加速度”。
备齐农资支持春耕。充足的农资供应是春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春耕的成败。各地应提前做好农资采购计划,选择优质、高产种子,确保农业“芯片”可靠,确保端牢中国饭碗,同时重视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农资的运输和储存也需引起重视,确保春耕期间货源充足、供应及时,让农民更加安心地投入春耕生产,为全年粮食再获丰收创造条件。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春耕,是中国传统农事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农业农村部已派出22个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分赴粮油主产省份,指导各地因苗施策,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跟踪调度春播进展,加强惠农政策落实。不误农时春耕春播,努力做到应播尽播,种在丰产期,我们就能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enpproperty 110639362025-02-17 11:02:47:570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