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通讯员 赵泽悦
2月14日,海南省澄迈县多处田间地头,一架架无人机掠过绿浪翻滚的经济作物,精准进行着植保作业;集约化育苗大棚中,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土壤的“脉搏”……一幅奋力耕耘的春忙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澄迈县春耕“画卷”中,一支“高科技农机军团”格外亮眼。它们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更实现了春耕生产的“无人化”和精准化。
“天气预报提示近期有低温降雨,我们要提前增施叶面肥。要搁以前,百来亩地肯定得有所取舍。现在一个电话就可以让农业科技110文儒服务站的科技人员带着无人机、施肥建议和病虫害防治‘处方’来到田间地头。”种植户李先生指着刚完成作业的无人机说。
“以前觉得无人机‘高高在上’不敢触碰,现在咱也能熟练操作了!”刚参加完培训的农户王大姐自豪地说。为了提升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应用能力,农业科技110文儒服务站多次组织开展无人机操作技术培训,致力于让每个农户成为春耕一线的“科技尖兵”。
在澄迈县老城镇的现代种苗繁育基地,一排排智能育苗大棚整齐排列,棚内全自动喷灌系统精准喷洒水雾,移动苗床上的辣椒、茄果幼苗青翠欲滴,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这种“工厂化育苗”模式,正悄然改变着当地农户延续千年的春耕习惯。在老城服务站站长吴家元和团队大力推动下,该镇种苗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渐打响,市场竞争力也明显增强。
吴家元告诉记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现代农业的行列中来,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红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近年来,为打通农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澄迈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构建起“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积极指导全县11家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农业科技特派员下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各项服务活动,提升农民生产技术能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据统计,2024年,澄迈县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共开展技术培训56场次,培训人数3000余人次。登记在册农户咨询求助记录1000余条。
澄迈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伍岳表示,将持续探索更多“科技+乡村振兴”新模式,将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可能。
<!--enpproperty 2974052025-02-15 14:42:52:552王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