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经济总量接近万亿元规模的北京平原新城地区,又迎来新动作——北京市近日宣布将平原新城打造成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代之城、未来之城、智慧之城、活力之城、开放之城、伙伴之城、梦想之城。
近期,北京市陆续出台了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等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平原新城打造成为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逐步建设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平原新城指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的新城及地区,是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是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介绍了5个平原新城的定位:顺义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产城融合国际新城;大兴重点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繁荣开放国门新城;亦庄重点建设新质生产力典范区、高端产业综合新城;昌平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产教融合未来新城;房山重点建设科教融合文化名区、新质智造产业新城。
实施方案以“一区一策”量身定制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从规划实施、用地保障、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人才吸引、城市活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其中,在人才吸引方面,实施方案提到,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帮助新城引进各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等。支持新城落实好高校、央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在新城创新创业。
“提升平原新城的综合承载力,是‘顺势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分析,经过多年发展,平原新城在基础设施、人才培育等方面具备承载实力。比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200公里,常住人口在全市占比已超过30%,未来科学城、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已成投资热土。
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新要素越来越重要。吴萨认为,利用这一优势,将更多创新要素引入平原新城,对做大做强平原新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关注到,此次发布的平原新城实施方案亮点多多。
尹稚举例,近十年来,北京减量发展中减量部分成效显著,在瘦身的同时还要强体,更好发挥北京地区的区域发展动能优势。
他说,平原新城已逐步成为青年一代创业者的落脚点,将充分发挥从2004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综合性新城建设以来,一直希望平原新城承担的中心城市反磁力中心的作用。其增加的各类新质生产力基地、教育科研基地、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商务服务职能和面向科研创新群体的专业化职能,必将带来平原新城发展的质变,提升对高质量人群的吸引力,推动新城向高质量发展的大中城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