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达地公司研发出“神器”小白也可轻松成为AI算法工程师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国产大模型正在迅速崛起,人工智能已展现出强大的技术能力。在深圳,一家新锐AI公司打造出一款自动化机器学习平台,让动辄上万行的模型代码直接“一键生成”,完全不懂AI的小白也可以轻松成为资深AI算法工程师。

2月8日,共达地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共达地”)市场负责人李苏南在办公室向记者演示了他们自主研发的“神器”:只需规划好AI应用场景,上传视频、图片等原始数据并定义标注类别,机器便如同经验丰富的AI工程师,自动分析数据特点,设计神经网络结构与函数,训练模型并持续优化参数。短短数十小时,就能生成可直接在芯片和硬件上运行的AI模型。

深圳有AI最好的软硬结合

李苏南曾在多家大厂从事研发工作,而共达地创始人团队此前也在AI视觉领域积累了扎实的技术,首创性地把AI技术搭载在无人机上。

既然AI能够用于无人机,那么其他行业能否复制呢?2020年,一群年轻人怀揣着梦想走出大厂,在深圳创办了共达地,决心做出一款自动化生产AI算法的工具,让AI算法模仿AI工程师自动生成AI算法,各行各业都能轻松用上AI。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每个行业所蕴含的AI算法需求数以千计。我们常接到客户求助,不少企业曾投入数十人团队、数千万研发经费之后,却迟迟无法实现AI应用落地。AI与行业应用的融合并非一蹴而就,在创业中,公司研发团队深入每一个应用场景分析研究,最终打通硬件、软件、算法、场景适配全链条,建立了核心技术的‘护城河’。”李苏南说。

“选择在深圳创业,是因为在产业链端,深圳是能够实现AI软硬结合最好的城市。”李苏南表示,深圳AI产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深圳深入开展‘AI+’行动,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扎根深圳不断谋求创新发展,我们有信心解决AI与千行百业融合的巨大挑战。”

让AI算法在“流水线”自动生成

“人工智能是一个新兴学科,国内真正懂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的人才不多,AI工程师缺口巨大,再加上不同行业需求各不相同,AI很难标准化,一个大模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我们打磨出了核心产品——完全零代码的自动化机器学习平台,让AI算法能够以流水线的方式迅速生产。”李苏南说。

学习平台解决了AI的“灵魂”问题,但算法成功运行还必须做到芯片适配。“英伟达之所以能独步全球,这是因为它依托KUDA搭建起AI算法开发生态。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使用不同的AI芯片,共达地能够自动生成适配的AI算法,流畅运行于华为昇腾、寒武纪、海思等十几个国产品牌的100多款AI芯片上。”李苏南介绍。

共达地的研发团队为此付诸了大量努力,“我们把每一款芯片中的算子拆出来放入平台,在生成AI算法的时候,根据所部署的芯片类型迅速量身定制出适配度最高的方案,这是我们在技术上一个比较重要的突破。就像是在搭乐高积木一样,先把每块积木的结构搞清楚,再根据场景的不同搭建起不同的城堡。”

用硬核技术做最好的销售

目前,共达地的自动化机器学习平台,已经与数百家应用伙伴合作,落地了数千种AI应用,涉及城市治理、工业生产、园区安全、环保监测等众多领域。

“2024年,共达地接到华东某省一河道管理单位的订单,对方希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对河道的巡查工作,以及时发现违法违规活动排除安全隐患。”李苏南表示。

河道一般都绵延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不同地方的河流千差万别,而同一条河流在不同季节则会呈现不同面貌,这意味着河道巡检的AI算法必须按需定制。“利用我们的自动化机器学习平台,直接就定制化生成了针对河道管理的AI算法,由无人机自动监控并生成巡检报告,开发效率比对方原本依靠AI工程师提升了10倍,精度超95%。”他说。

“人工智能本质是工具,必须足够普惠才能真正落地发挥作用。近两年来,我们每年都会接到上千个应用场景咨询,客户方希望能够低成本地运用AI技术。”李苏南表示,我们的产品基于强大的算法生产力,在当前人工智能风口下蓄势而起,频频接到订单,商业化道路越走越顺。

<!--enpproperty 2025-02-10 00:00:00:0熊子恒共达地公司研发出“神器”330633610http://sztqb.sznews.com/PC/content/202502/10/content_3306336.htmlhttp://sztqb.sznews.com/MB/content/202502/10/content_3306336.html11小白也可轻松成为AI算法工程师/enpproperty-->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