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 2 月 6 日消息,近日,多家美国媒体发文,认为 "DeepSeek 的突破太大,美国无法封禁 ",呼吁 " 停止崇拜美国巨头 "。
彭博 . 社的专栏认为,DeepSeek 的产品或许能被封禁,但其 " 技术影响力无法消除 "。开源模型能被全世界开发者自由地下载、使用、修改," 现有的监管手段对此无能为力 "。对这种开源行为的打击本身也 " 极为讽刺 " ——因为美国表面上是以自由市场和创新精神引以为傲的。
美国的消费者与企业都能从 DeepSeek 的技术创新中收益,但这或将成为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 美国政府对 DeepSeek 的全面封禁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
《纽约 . 时报》刊登的客座专栏文章则对美国科技公司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直言许多科技企业的 CEO 过去 10 年 " 没有专注于开创新的突破性创新和技术 ",光顾着选边站队。这些企业过去一直在呼吁通过贸易保护手段维持美国的技术领先,但 DeepSeek 在重重压力下仍然实现突破性创新,这让上述观点不攻自破。
这篇文章还称:"DeepSeek 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正警告美国各界,当缺乏竞争时,美国科技行业极易受到中国竞争对手的威胁 "。作者呼吁美国政府不要给科技企业以特殊保护,而是 " 应该以充分竞争促进技术创新 "。
一、DeepSeek 被禁是时间问题,但技术影响力无法消除
彭博 . 社亚洲科技专栏作家凯瑟琳 · 索尔贝克(Catherine Thorbecke)认为,DeepSeek 的全球爆火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对 DeepSeek 来说,其产品在美国被全面封禁似乎已仅仅是时间问题,但美国政府或许很难消除 DeepSeek 的技术影响力。
▲凯瑟琳 · 索尔贝克(图源:CNN)
DeepSeek 在发布其产品时采取了大胆的开源策略,不仅公布模型权重,还发表了一篇详尽的研究论文。他们的模型在开源平台上免费下载,让开发者可以直接上手实验,这与 OpenAI 专有模型所采取的 " 黑盒路径 " 产生鲜明对比。
换句话说,即便美国政府能够禁用 DeepSeek 的应用程序,但 DeepSeek 已经将他们大部分的突破性成果发布在网上。其开源协议明确允许了模型蒸馏和商用行为,这意味着全世界的程序员都可以免费修改并使用其技术,构建出新的定制化产品。现有的监管手段很难制止这种行为。
此外,一个表面上将自由市场和创新精神引以为傲的国家却封禁了开源的创新成果,这本身也是一个极为讽刺的事实。
正如著名的硅谷投资者马克 · 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所说:" 与开源和自由相比,闭源、不透明、审查和政治操纵,并非美国应该选择的制胜之道。"
美国将能够从 DeepSeek 开发的低成本、高效的 AI 产品中受益。拥抱来自中国的竞争,而不是排斥它,也将有助于解决美国两党对科技巨头垄断问题的共同担忧。
然而,索尔贝克也清晰地认识到,这样一个对双方都有益、允许中美科技公司竞争、互补,最终造福消费者、企业和创新的 " 科技乌托邦 ",在当下的环境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DeepSeek 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应停止崇拜科技巨头
曾在拜登政府任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主席的莉娜 · M · 可汗(Lina M. Khan)也在《纽约 . 时报》刊发一篇名为《停止崇拜美国巨头》的客座专栏文章,就 DeepSeek 的相关问题发表见解。
▲莉娜 · M · 可汗(图源:axios)
可汗在任职期间以科技反垄断和消费者保护而闻名,她的这篇专栏也围绕着这一话题展开。作为一名反垄断执法者,她认为 DeepSeek 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正警告美国各界,当缺乏竞争时,美国科技行业极易受到中国竞争对手的威胁。
尽管 DeepSeek 的技术优势目前还未被完全厘清,但这家公司的创新是实实在在的,这让不少美国科技企业的观点不攻自破——这些企业过去一直宣称他们开发的 AI 技术是全球最好的,并且只有通过大量的投资(算力、能源、芯片等)才能实现技术进步。
这些科技巨头一直在游说政府保护他们免受竞争,这样才能维持美国的所谓 " 领先 "。然而,尽管他们财大气粗,坐落于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还得到芯片制裁的保护,但却没能打造出低成本的优质产品。
可汗认为,在过去 10 年里,这些大型科技公司的 CEO 们似乎更在乎如何根据当下的政治形势来变换自己的形象,在不同阵营间反复横跳,而不是专注于开创新的突破性创新和技术。因此,美国科技公司被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超越其实并不意外。
回溯历史,美国政府应该选择继续维持垄断,还是鼓励竞争,其实已经不言自明。
在过去,美国政府似乎接受了一个事实:某些企业可以被视为民族英雄,这成为了不少垄断企业的有力说辞,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波音拥有极高的声誉,这或许帮助波音获得了监管部门的绿灯,得以收购当时另一家竞争对手麦道。1997 年的那次合并对波音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害,使其陷入包括安全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在 20 世纪 70 年代 -90 年代,对 AT&T、IBM 和微软等公司进行了反垄断举措。在可汗看来,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硅谷的创新活力,也创造了美国后续在信息技术上实现领先的市场条件。
2000 年后,谷歌、苹果、亚马逊等公司通过垄断实现了周期性的进步,但历史上的突破性创新往往来自颠覆性的局外人,部分原因是因为巨头很少愿意推进可能取代或侵蚀自身业务的技术。
巨头们往往会陷入繁琐的程序和惰性中,无法实现创企那样 " 地震般 " 的颠覆性效率。以 AI 为例,虽然 Transformer 的创新来自谷歌,但是 OpenAI 这样的创企将其转变为现象级的产品。
最后,可汗告诫美国当局,未来美国科技巨头可能会再次呼吁美国政府给予他们特殊保护,但政府应该保持警惕,不能改变过去几届政府对垄断问题的严格态度,而是应该以充分竞争促进技术创新。
结语:DeepSeek 掀开美国科技界最后一块遮羞布
DeepSeek 在美国科技界引发的震荡持续,确实有不少美国科技企业出面呼吁对中国进行芯片等领域的进一步制裁。美国 AI 创企 Anthropic 便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例子,其 CEO 呼吁应该将中国特供版的英伟达芯片也纳入制裁范围。
然而,从美国媒体和民众的反应来看,这套说辞似乎已经不再那么有力了。当 DeepSeek 掀开美国科技界最后一块遮羞布,或许还会有更多人意识到,开放包容、自由竞争才是促进创新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