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喂,新年好,我是郭长春,一定给我留足500亩的‘太优’系列水稻种子哈,你那边播种催苗后,将机育的秧盘给我运过来。”2月5日,当不少人还在走亲串友享受年味时,荣县稻药、稻虾900亩种植大户郭长春却摆开了“农”门阵,他站在田边一边指挥村民翻挖中药泽泻,一边拿起电话与德阳一家种子公司对接年前的约定。
50多岁的郭长春,当地村民赞他是硬汉子、响当当的种粮人,他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裹挟着泥土的芳香,微微上翘的胡须里也散发着农耕人的味道。“连续5年,流转900亩田,以水稻纯种模式种植500亩、稻药模式种植300亩、稻虾模式种植100亩,水稻亩产量单产最高达1300斤,稻药、稻虾一亩产值分别能实现最高产值6000元。”老郭抹了一把额头上即将掉落的雨珠说。
郭长春直言,流转第一年,水稻育种、移栽、病虫防治、收割都需要请人,除了支付村民的务工费,留给自己的就是一个“累”字,效益很少。种粮要赚钱,机械化是唯一的路子,因为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郭长春明白这个道理了。
“今年,900亩田,除了100亩稻虾地外,其余800亩水稻全部采取机育、机插、无人机防虫、机收,育苗已经承包给了两家种子公司,机插租用了三台插秧机,机防租用了三台无人机,机收自己有设备。这样,不累还能挣钱。”郭长春从2024年的经营中获得了启发。
1600公斤水稻种子,全部选购的最优质的品种,每公斤90元;45吨肥料,全部选择的有机肥,每吨约4000元;光种子和肥料这两项,郭长春备足了33万元。他说,由于年前年后持续小雨,影响了中药泽泻收挖进度,这几天赶紧挖完后,“铁牛”就下地干活了。郭长春的新年“农”门阵,正在荣县观山镇水池村、高咀村拉开。(供稿/供图:荣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