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宁波1月29日电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劳超杰) 29日晚7时18分,在余姚五一文化公园里,一阵阵“嗡嗡”声穿透夜空,千架无人机徐徐升起。“起飞啦!起飞啦!”早有人举起手机,翘首等待,兴奋不已地抓拍无人机绘出的闪亮大字——“2025阳明故里余姚年”,一场“新春无人机秀”拉开序幕。
从河姆渡标志性“图腾”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到四明山山门牌坊,再到余姚四先贤、余姚产机器人……13幅具有余姚符号的巨幅画作,一一在夜空中闪现。15分钟的表演,穿越姚城古今,现场惊叹声、尖叫声此起彼伏。
“太震撼了!”李环瑞是一位文化研究者,他专门从宁波市区赶到余姚看这场“大秀”。当余姚四先贤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交替出现在夜空时,他感慨于科技与传统融合的巧思:“四先贤就是当时璀璨的星辰,亦如今晚的夜空,抬头仰视时,历史与科幻照进现实。”
余姚市民林殊则早早占据“最佳观看点”,体验“黑科技”带来的“数字年味”。“今年是我第二次看余姚春节的‘秀’,以前只有地面上的年味,如今天空中也充满了年味。”他激动地说。
随着AI等新技术风起云涌,“黑科技”不断带来新体验,这个春节,无人机灯光秀也在全国多地上演。无人机除了呈现视觉上的震撼之外,如何能更多地展现城市的特质、传播城市的文化,是留给策划者的考题。
“像去年那场‘秀’,无人机先后化身为王阳明、通济桥和舜江楼,带着观众打卡余姚地标,我们的两大国字号非遗代表性项目姚剧和土布,首次呈现在天空中。而近年余姚正全方位推进建设的‘青创最名邑’则以活力十足的机器人来表现。”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天上15分钟,台下他们却足足筹备了三个月时间。
观众看的是新奇与热闹,宁波舜韵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国祥看出的是商机。
姚国祥说,作为余姚一家生产智控件的企业,今年他们与北京天九共享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在宁波、绍兴、苏州三城开发无人机表演市场,以此为跳板,这家老牌企业走进低空经济。而余姚这场“秀”,也是舜韵电子的“首秀”。
一场无人机秀接近尾声,新的机遇正蓄势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