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建设团队为“工业上楼”项目浇灌智慧与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合肥1月24日电(卢勇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层高、荷载、吊装空间、收发卸货空间等都是特别经过设计的,要格外注意施工技法。”1月24日一早,临近春节,安徽省首批“工业上楼”试点工程——合肥高新区南岗科技成果加速器项目现场,90后李青山正与工人们一起检查施工进度和质量。这位陕西汉子是该项目工程部部长,入职十年的他经历了5个工程项目的历练。

  连日来,和他一样,一批来自天南海北的青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坚守岗位。该项目总计8栋单体,占地面积约179亩,总建筑面积约24.7万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北区C1楼、M2楼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其余楼栋正加速进行结构施工。

  项目青年团队在现场检查。金鹿/摄

  “‘工业上楼’是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建设多层工业厂房,实现工业生产向纵向空间发展的新型产业空间形态,也是近年来兴起的工业建筑新概念。”施工方中铁四局南岗科技成果加速器项目经理罗勇解释,“工业上楼”不是简单的厂房堆叠,而是实现生产空间从平面到立体的系统转变。“归根结底,要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承载力。”

  施工团队交流。金鹿/摄

  为探索实现“工业上楼”,36岁的罗勇带头成立技术攻关青年突击队,吸纳一批青年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敢想敢为。

  这其中就有来自合肥市肥西县、参加工作仅半年的00后工程技术部见习生潘文强。他介绍,由于项目是集研发、生产、运输于一体的综合产业楼,楼面要承载大宗货物,设计荷载最大值甚至达到20.0KN/㎡。“通俗地说,即每平方米的楼面可以承重两吨重物,相当于一层楼面可以放置一辆约10吨重小货车。但如此大规模、高标准的厂房设计,每层混凝土用量达到约2600立方米,传统的木模板承载力有限,易破损变形,且很难保证其表面平整度。”

  项目建设效果图。金鹿供图

  于是,项目青年技术团队到建材市场对模板方案进行比选,并前往同类项目考察学习。最终发现,铝合金模板完全可以承受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产生的冲击力,且报废后的模板残值高,重新熔炼,低碳环保。让团队技术员权林杰自豪的是,通过铝合金模板技术的使用,团队还摸排出一套“快拆体系”——当某一层浇筑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除保留必要结构外,同步将模板拆除并从传料口运到上一层。这大大提高模板使用效率,也加快施工进度。

  这名26岁的陕西青年说,正常情况下,团队施工速度可以达到每7天完成一层主体结构,“为‘工业上楼’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近年来,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合肥高新区在学习珠海、深圳等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南岗科技成果加速器的规划建设,探索将原先工业领域的“平铺式”厂房搬进楼房,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产业生态。以权林杰和潘文强参与的上述项目为例,该项目建成后,将聚焦低空经济、高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打造集生产、加工、研发、办公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载体,助力产业升级转型。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