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保姆”上阵村民轻松又增收 农业社会化服务让长寿区天堂村土地“活”起来

  ●2024年中央財政下達支持重慶農業社會化服務資金16309萬元,用於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

  ●“村村旺農服通”&&已上線註冊服務主體462個,登記農機8554&(套),農機手1723名

  ●目前全市已完成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185萬畝

  2024年12月19日一早,寒風凜冽。長壽區雙龍鎮天堂村一組,一台無人機迎風而起,均勻地將除草劑往剛播種不久的小麥地裏噴灑。不遠處的田塊裏,一台旋耕機也繞着圈子來來回回,翻出陣陣泥土的香氣。

  村民任貴明背着手站在田邊看了許久,感嘆道:“還是機器安逸!”67歲的任貴明,是當地的種田老把式,一直勤勤懇懇耕作着家裏的六七畝地。儘管把土地看得很重,説起種地的辛苦時,他也直搖頭。

  “要操心買種子化肥、要看天氣,還得懂點技術,辛辛苦苦種一年水稻,耕種收要請人幫忙,再除開農資成本,一畝也就能賺個兩三百元。”任貴明説。

  前幾年,任貴明一咬牙,花費六七萬元購置了一台旋耕機,“也不是為了省點人工錢,主要是歲數大了,這樣幹農活能輕鬆點。”

  此時,村裏很多任貴明的同齡人,則紛紛選擇了“退休”,最多只在家中附近種點蔬菜夠自己日常食用。所以,天堂村此前大面積土地閒置。

  為了提高耕地利用率,減輕農民勞作強度,近幾年,天堂村陸續實施了高標準農田改造,為引入農業社會化服務力量打好了基礎。“近年來,我們長壽區供銷合作社也不斷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建設。”長壽區供銷合作社黨委書記潘正慶説,特別是2024年農業社會化服務被納入全市重點民生實事後,在財政資金支持下,提供給村民的社會化服務取得明顯成效,“田保姆”上陣,不但減輕了村民勞作負擔,還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田保姆”的費用進一步降低,以耕地服務為例,每畝費用為100元左右,降低了30%。

  在新市街道,當地供銷社組建了全程農機合作社,培養機手20余名,購置了旋耕機、播種機、無人機等各類農機50&(套),加上合作社掌握的其他社會化服務資源,一年可在周邊鄉鎮開展20余萬畝次的耕、種、防、收全程社會化服務。雙龍鎮天堂村就在其服務範圍內。

  “他們服務模式多哦,可以只喊他們來耕地或者收割,也可以全部託管給他們,直接當‘甩手掌櫃’。”任貴明把農業種植的“活路”全部託管給“田保姆”。他&&,這樣一來自己完全不用操心種地的事了,收入還不比以前少,“除了地裏的收成,我現在還有更多時間在周邊打零工了,一天100多塊呢!”

  天堂村黨支部副書記劉彪説,依託農業社會化服務,該村一組周邊518畝土地如今紛紛種上了水稻、油菜等作物。2024年,在全程農機合作社建議下,這些土地還嘗試種植了部分冬小麥,“沉睡”的土地重新恢復了生機與活力。

  新聞鏈結>>>

  全市已完成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185萬畝

  2024年,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首次被納入全市重點民生實事,要求以糧油作物耕、種、防、收4個環節為重點,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為什麼要開展這項工程?目前進展如何?取得了怎樣的效果?近日,負責該工程的市農業農村委、市供銷合作社2家責任單位相關負責人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問:農業社會化服務對於農業農村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答:現階段,推動農業現代化最現實、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把一家一戶幹不了、幹不好、幹起來不划算的生産環節集中起來,統一委託給服務主體去完成,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組織形式等現代生産要素有效導入農業,從而實現農業生産過程的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

  實際上,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過程,就是推廣應用先進技術裝備、改善資源要素投入結構的過程,也是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産的過程。

  實踐表明,農戶家庭經營加上完備的社會化服務,更適合現代農業特別是糧食等大宗農産品生産,農業社會化服務已成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機制。

  問: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具體是怎麼推進的?

  答:2024年,市農業農村委會同市財政局、市供銷合作社研究制定了《重慶市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方案》,明確工作重點,分解下達工作任務,同時積極爭取到2024年中央財政支持重慶農業社會化服務資金16309萬元,着力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

  市供銷合作社還依託“村村旺農服通”線上&&,推動服務主體、設施設備、農機操作手等上線登記,形成全市範圍內農機調度功能,全市已上線註冊服務主體462個,登記農機8554&套,農機手1723名。

  線下則以重慶智慧農服集團為龍頭,與區縣供銷社、基層組織共同搭建上下貫通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目前,已與區縣供銷社合資成立了21家智慧農服子公司,以基層社為載體,打造了427個鄉鎮農業社會化服務站,以農村綜合服務社為載體,建設了4103個村級農業社會化服務聯絡點,進一步織密農業社會化服務網絡。

  問:目前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完成情況如何?

  答:目前全市已探索推廣出“保姆式”全託管模式,着力解決農業經營主體缺技術、缺設備、缺市場等問題;“菜單式”半託管模式,着力解決單個農戶辦不了、辦不好或辦了不划算等問題,幫助農戶降低生産成本;“訂單式”全鏈條模式,着力發展集生産投入、管護服務、技術指導、融資貸款、産品銷售於一體的訂單農業,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穩步提升,農民反映良好。

  比如,璧山區一囤水田建設項目,通過開展7400畝機耕環節服務,有力減少農村面源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北碚區三聖鎮四平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澄江鎮民權村經濟聯合社通過開展社會化服務,增加經營性收入80萬餘元等。

  經初步統計,目前全市已完成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185萬畝。我市探索實施的《打造全流程數字化&&,提升社會化服務效能》等8個典型案例還面向全國推介。記者 栗園園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