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飞机选座成变相涨价

  临近年关,机票预订火热,许多旅客却犯了难,原来在线上值机选座时,大量座位显示“被锁定”,有的无法选择,有的则需要额外付费或是使用飞行里程兑换。“增值服务”只见涨价不见服务让人闹心,也引发不少争议。

  造成“锁座”的原因很多,需要分类讨论。比如有些是为了飞机配重,有些则是安全通道座位,需要现场签署同意书,还有些座位是为线下值机预留……这部分锁座是基于客观因素,数量其实有限,一般不会影响到乘坐体验,多数旅客也会理解并支持。然而也有部分锁座则是“人为设限”――将前排座位批量“上锁”,但VIP会员可选或是要用飞行里程“解锁”,其实是在变相推销所谓“增值服务”;连号座位被隔断,过道座位要收费,明显是故意与人为难,“花钱买罪受”不说,对家庭出游更是极其不友好。

  区分头等舱、经济舱,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差异化定价模式,多数消费者可以接受,是因为航空公司和机场方面确实为更贵的票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无论是更为宽敞的空间,更精致可口的配餐还是更细心周到的服务,背后都是实打实的成本,对既具有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的资源收取额外的费用,也符合市场规律。然而如今要旅客花钱选的,是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相近的座位,仅仅是因为其“是否受欢迎”就要人为加价,服务并没有改进,航空公司付出的成本也没有实质性的提升,自然无法赢得消费者的好感。

  更进一步来看,部分航空公司关于选座锁座的规则含混不清,比例不够透明,许多旅客是购票后才知道值机的“弯弯绕绕”,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部分旅客为了照料孩子或是陪伴朋友被迫“花钱选座”,航空公司趁机推销自家的VIP,其中也存在侵犯消费者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风险。

  飞机“花钱选座”,不免让人联想到此前饱受争议的影院分区售票,同样是凭空为原有的服务增加门槛,二者都被批“吃相难看”有其共同原因。没有人不想坐好位置,然而无论是花钱选座还是分区售票,本质上都是在提高好位置的价格,却没有让坐其他位置的消费者感到实惠。服务还是一样的服务,整体的价格水平却不断上涨,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谁会甘愿为这样的把戏买单?

  一张机票的背后既是一桩营收生意,也是一份公共责任。从生意的一面来看,既然是出于自身原因提高价格,就不要怪消费者“用脚投票”,减少乘坐飞机或是选择更为旅客着想的航空公司;而从责任的一面来看,即便是提供了差异化的选择,航空公司也应不断改进服务,积极回应旅客关切,自觉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平有序。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