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黑飞”现象频繁,如何解决监管难题?

无人机

互联网时代下,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商业模式的不断更新,无人机已然成为当前科技领域的一大风口,并被预判为未来最有前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今年来其却因“黑飞”频频进入大众视野,并引起管理部门的注意。今年6月,“实名制”的启动标志着无人机监管跨出第一步。而关于其监管,在专家看来还有颇多工作要做。

市场方兴未艾 “小东西”惹来“大麻烦”

无人机正迅速蔓延。但与此同时,其“一言不合就上天”的“天性”,也开始频频给社会大众“添麻烦”。硕大如民航飞机,也不得不给这样的“小家伙”让路。

数据显示,今年仅1月中旬至2月中旬,便发生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事件12起。仅4月21日下午2时至5时,成都双流机场就先后出现3架无人机扰航,直接导致58个航班备降、4架飞机返航、100%航班延误、超过1万名旅客滞留。

“无人机‘黑飞’对于飞行安全的影响非常大。”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研究员刘世前告诉记者,“无人机并没有自己固定的飞行路线,因此民航飞行员很难做出下一步续飞的判断,为了飞行安全一般都会返航,这会给国家和民航事业带来损失。”

而在闹市里无人机也并不那么“乖巧”。不久前,在杭州西湖边,一架无人机突然失控,高速旋转的机翼将某游客的左眼划出一道1厘米左右的口子。

“无人机万一掉在危险区域,如化工企业、加油站等,还有可能引发爆炸,造成不可预见的后果。”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平说。

而事实上,无人机给社会造成的困扰远不止如此。擅闯军事基地、从事“偷拍”、“噪音扰民”等有损国家安全、侵犯他人隐私的活动也时有发生。

无疑,其酿造的一系列令人头痛的问题,正亟待遏制与解决。

黑飞无迹可寻 多重原因导致监管之难

宛若飞入“无人之境”的无人机着实惹了不少麻烦,而对其“黑飞”难题的破解,却远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究其原因,其中不无市场、技术等多方面的难点。

于无人机市场而言,在高速发展的无人机行业中,其使用门槛和价格的日益降低,使得相当一部分的“菜鸟”也可轻松购买下一台无人机,即使他们对飞行安全一无所知。

“这部分操控者安全意识往往是不足的。”刘世前表示,国家规定1000米以下的空域为开放空域,很多玩家总认为在此空域游刃有余。事实上,很多飞机会超出空域甚至遥控范围,形成失控。

除此之外,“黑飞”更多的是技术上的难题。

据悉,对无人机飞行的限制,主要依靠GPS信号定位的设定。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飞手手误操作,厂商会在每台无人机内置禁飞区,使其无法闯入某些法定净空区域。

近日,杭州萧山机场便启用了“电子围栏”技术,实际测试中,其对无人机干扰距离半径可达15公里。公开报道显示,在GPS开启的情况下,电子围栏可使无人机失去图像传送和链接,按照自带的GPS系统自动原路返回或掉落。

“电子围栏只能限制一些只会简单操作的入门玩家。”李平表示,“对于一些高阶级玩家而言,改写厂商设置的代码,或者自行开发导航程序,突破飞行限制区,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相较于这些“黑科技”,更基础的问题是很多厂家并不清楚哪些范围才是禁飞区。

第一家在浙江开展无人机应用的派洛科技副总经理陈先祥表示,“无人机市场的增速过快,但净空区的划定依然处于不断调整和更新的进程中,对禁飞区的设定更新跟不上节奏。”

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张嘉津表示,无人机虽然归民航局管理,但禁飞区并不是民航局随意划分的,这需要当地政府上报之后,与多个部门协调划分。

还需注意的是,无人机和飞手之间存在的一定距离也使“黑飞”常常无迹可寻。

记者了解到,无人机与遥控器之间采用无线电进行通讯。有时在某个地方发现了无人机,操控者也许是在任何一个方向的几公里外,所以很难定位到飞手究竟在哪。

政策与科技携手出击 管疏结合保天空安全

尽管对无人机“黑飞”的破题依然存在各式各样的难点,对其监管却是势在必行。诚然,这需要从政府、企业及飞手多方面进行管理和疏导。

5月16日,中国的无人机管理体系建设迈出第一步。当日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正式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要求自6月1日起,购买民用无人机的拥有者必须进行实名登记。对于在年6月1日前购买的民用无人机,其拥有者必须在2017年8月31日前完成实名登记。

在实名登记系统出现后,很快便被曝出存在无法对填写内容进行真实性认证的漏洞。对此张嘉津表示,“这只是刚刚起步。就像任何新鲜的事物一样,需要给它时间。后续还会继续完善。”

相较于无人机的实名制登记,派洛科技副总经理陈先祥更强调前期工作开展:“政府更应主动对企业的生产运行进行专业规范的指导,积极开展科研企业、生产企业、学校团体等在涉及无人机领域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宣传。”

刘世前也倾向于产品前端的保护。他认为,现在很多无人机“长相”相似,但飞行性能与控制水平相距甚远,因此保护无人机知识产权十分重要。“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会让开发者失去信心,从而影响我国无人机整体水平的发展。”

李平则更倾向于后端保障。“只有民航总局出了条例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公安配合,这些条例很难落实。在出台管理办法后,需要监督和执法力度的加强。”

他也表示,从技术层面来说,电子枪或许直接有效。“可以用电子枪发射电子信号,干扰无人机,使它返航或直接将它击落。但也有一定的距离限制。”

海康威视无人机业务华东区经理高文捷也提出可对无人机图像和数据链路之间的信息进行加密传输。设置信息加密传输,不仅可防止无人机信息被蓄意破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无人机被不法分子劫持造成的“黑飞”。高文捷表示,制造商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产品,也是维护空域安全的可行之策。

无人机不仅要“管”,更要“疏”,管疏结合才能事半功倍。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对无人机的管理,关键在于监管措施是否能真正让天空更安全,同时也不至于将创新扼杀在摇篮里。

张嘉津也提出,开辟试飞基地或许是解决黑飞的好办法。“开辟试飞基地后,飞手也就有了飞行场地,这可以保障飞手更安全地飞行。”(来源:中新网 宋唯岚 应陶)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