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网通讯员潘致伊、丁昕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共认定612个项目为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其中,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教授孙毅刚牵头的“面向未来民航技术发展的机务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教授郝魁红牵头的“民航新型电类机务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两个项目均入选专业改革类项目中的机械类项目群。
孙毅刚主持的“面向未来民航技术发展的机务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力图在智能制造、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面对复合材料、齿轮传动风扇(GTF)发动机为代表的新技术蓬勃发展,完善国产飞机、发动机维修支持体系等的需求,构建各方协同创新的实习实践和创新创业体系,培养具有数据收集、分析及挖掘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能力,良好的个人素质、工作作风、质量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复合型、综合性人才。
郝魁红主持的“民航新型电类机务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致力于在新常态下国家“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区建设”作为发展战略,航空运输进入多元时代、归核化与快运化的航空货运服务,规模经济与网络经济的航空客运服务,国家航空器制造、支线航空的专业化发展、空域开放及通航发展,民航运行保障更加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数据化等态势下,培养机务工程领域具有国际化视野、综合化能力、人文、伦理意识、协同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
“新工科”建设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此次项目的认定是学校在新工科建设工作中的良好开端,学校要把握“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从而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改造传统工科专业。探索建立“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新标准、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从而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想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
教育部设立新工科建设项目,旨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人才支撑保障。把新工科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催化剂,推动全局性改革,助力我国高等教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为适应民航业发展需求,中国民航大学从顶层设计机务人才培养目标特征——“一个视野、两类知识、三种意识、四项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即,学生应具备“国际化视野、工程技术知识体系、管理知识体系、质量意识、规章意识、创新意识、系统思维能力、工程实现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注意融入当代民航精神,即: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