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特飞所高级主任设计师张金华:通航产品要造得出好东西

航空应急救援因其快速、高效、受地理位置限制较少的优势,是灾难应急救援的“最后十公里”,在防灾抗灾行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主要以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为主,而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支救援力量,无人机、飞艇、系留气球等其他飞行器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飞艇、系留气球等浮空器研发制造领域的国家队之一,航空工业特飞所在紧跟社会需求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的同时,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浮空器的应用、通航市场的发展以及通航产品的适航取证等方面的问题,将眼光投向了浮空器这个细分产业链条的更多环节。两会期间,就上述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特飞所高级主任设计师张金华。

浮空器在航空应急救援中大有作为

作为人类开发、使用最早的一种航空器,浮空飞行器具有一般飞机和直升机都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技术人员出身的张金华对此了然于胸,“首先,浮空飞行器具有很长的留空时间,可以长时间地留空执行任务。其次,浮空飞行器升空高度高,检测范围大,检测精度高。此外,在使用方面,期机动性好的基础上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因此,浮空飞行器在我国应急救援体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可进行空中监视、高空监测、预警、通信指挥和人员救护和物资运输,完成其他航空装备难以完成的救援任务。

近年来,航空工业特飞所正在研制并已成功研制了一系列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比如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海鸥”300、AG50、AG300等通用飞机,以及DFX100等水面飞行器。除此之外,特飞所还研制了重载飞艇、对流层飞艇、遥控飞艇、系列系留气球等浮空器。

“提高航空应急救援能力为浮空飞行器除了在军事需要和一般民用运输之外开辟了一个新的需求空间,为航空产业的大发展提供难得的推动力。”因而张金华对系留气球、各型飞艇的市场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初步估计未来30年系留气球需求量可达350艘、各型飞艇需求量可达300艘,我们预计未来系留气球和飞艇市场占有率可达40%。”

尽管航空应急救援的重要性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地认可,但是面对突发事件,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仍然存在着反应速度慢、手段单一,以及各方协同能力弱等不足。也正是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张金华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国家应该编制利用航空装备包括特种飞行器进行应急救援的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对此,张金华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

结合特种飞行器的发展前景和荆门目前已有的产业基础,张金华建议在荆门地区建立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中心,“这不单是对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响应,也是航空产业融入地方经济的直接一步。”一方面,荆门市具有建立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相应的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在航空应急救援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并且构建了包括漳河水上机场,以及宜昌、襄阳、恩施等7个通用机场在内的机场服务网络。另一方面,荆门被定位为我国最大的特种飞行器生产、试验、试飞基地,对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发展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利于通航产业的高度聚集。

让更多国产通航产品飞起来

通用航空为基础的航空应急救援必须依托航空制造业、航空运营业和航空服务业的紧密结合。当前,我国通航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为国内的通航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在通用航空器的研制过程中,适航取证时间长正为所有通用航空器研制单位所诟病,也成了制约国内通航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用航空器的取证时间一般都会超过5年”,这是张金华长期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通用航空器要造得出、飞得起、用得好这个目标就无法实现。

“通用航空器适航取证时间长,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需求牵引不足,我国民用飞机研制基础薄弱,如航电系统可供选择的取证设备很少,导致很多设备都需要进行适航取证工作;其次由于研发人员缺乏设计经验,加大了适航取证的难度,这需要与欧美发达国家合作,学习国外的设计理念;还有就是通用航空器研制单位在适航取证过程中,经常等待局方的审查时间,因此局方审查资源有待进一步扩充。”

在张金华看来,“应优化通用航空器适航审定程序,增加适航审定资源,并加强适航审定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通用飞行器的审定效率,让更多合格的国产通用航空产品能够飞起来,用起来;反过来,这些产品投入使用后,会积累大量的数据和经验,为以后的通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提供参考和依据,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态势。

张金华说到,近年来,特飞所结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通航发展方面走出了自己的探索之路,为加快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的步伐,特飞所还将加快推行轻型运动飞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开展轻型运动飞机国家地方联合研制中心的建设工作。

(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 梁晓英,姜春艳,吴斌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