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医院向通州区疾控中心报告,夜间医院陆续收治200余例不明原因发热、呕吐、腹泻病例。”“聚集性腹泻事件”发生后,京津冀三地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协同处置机制……这是7月14日京津冀三地在北京市通州区开展的卫生应急综合演练,三地卫生应急队伍配合开展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传染病防控、卫生监督、心理危机干预等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从2014年开始,京津冀三地每年联合开展一次卫生应急综合演练。几年来,无论是队伍建设、队伍组织,还是装备、设备的配备,每年都有新的突破,三地的专业救治水平都有所提高,整体配合也更加默契。”天津市卫计委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郭宜鹏告诉“津云”—前沿新闻记者,“从整体演练组织来讲,今年参与的人数、技术装备、队伍数量都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并且首次引入了空中救援这种创新的模式。”
“津云”—前沿新闻记者了解到,天津市卫计委此次共派出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队、市人民医院、市第四中心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职业病防治院联合组建的紧急医学救援队、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队、市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队以及市心理危机干预质控中心负责组建的心理危机干预队等各专业参演人员共55人,出动车载医院及其他专业车辆共计25部,携带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所需的药品、医疗卫生器械和卫生应急保障物资,出色完成了传染病临床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卫生监督、心理危机干预等多个专业科目的演练。
应急演练中,天津市、北京市和河北省三地采取了专业互补、联合组队的方式协同作战。据了解,目前,天津市和北京市都拥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而河北省暂时还没有国家级队伍,因此在紧急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等几个专业上三地采取了打破省市界限,相同专业的人员联合组队,共同开展工作,体现了京津冀卫生应急协同的意义。
除了联合组队外,三地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天津市在院前急救、紧急救援、处置突发急性传染病这几个方面能力较强;北京市有一支国家级传染病防控队,能够更好地确保防控安全;河北省经历过一些事故、洪涝灾害等,他们的队员在灾情发生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有很多经验。因此,京津冀三地卫生应急队员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项目,使救援整体力量得到了提升。
任何战斗都离不开后勤保障。在今年的演练中,天津市参演队伍的自我保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移动式餐车为应急队伍提供了野外餐饮保障,新配备的野外宿营舱则具备非常好的野外宿营条件。“在连续多日高温的情况下,以往的帐篷宿营条件比较简陋,队伍休息条件受限。此次参加演练的三个宿营舱都配备了空调,通风条件非常好,每个宿营舱可以住宿8个人。”天津市卫计委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郭宜鹏说,应急队员的生活能得到保障,战斗力自然也会增强。
此次应急演练除了三地不断加强磨合外,还首次整合了卫生应急的学术交流,丰富了京津冀协同作战的内容。郭宜鹏说:“在这次交流里,京津冀三地各自将本地的应急卫生管理工作做了整体介绍,并就紧急救援、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处置、核辐射处置、心理危机干预、院前急救这几个主题分别进行了专业交流,丰富了此次演练的合作内涵。”
通过一年一度的卫生应急演练,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京津冀三地跨区域卫生应急管理合作水平,强化了京津冀三地卫生应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更是锻炼了京津冀三地卫生应急队伍执行跨区域卫生应急任务的实战技能,有效提高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合应对、协同处置及跨区域综合救援能力。
今后,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还将继续强化区域间卫生应急合作,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力度,加快推动京津冀卫生应急一体化进程,共同维护好京津冀三地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稳定。(旅游:“津云”—前沿新闻记者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