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飞行训练大幅降低经济成本

  在飞行中,飞行机组对于飞行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现代飞机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只是相对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并没有减轻飞行组的工作责任,在任何飞行中,飞行组都应该处于主导地位。飞行组的头等责任就是随机应变地操纵飞机,这个责任决不能转移给自动化设备。飞行机组在飞行中所应发挥的主导作用,是任何现代化技术所不能替代的,或者说,现代飞行设备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高超,对飞行人员的要求也就越加严格。而确保飞行人员达到必备素质与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尤其是在起飞和着陆这两个关键阶段上,飞行人员应具备的驾驶技术。空中交通经验和应急处置能力,更是只有通过反复操练、认真体会、循序渐进、量变为质才能获得。

  在飞行中,飞行机组对于飞行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现代飞机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只是相对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并没有减轻飞行组的工作责任,在任何飞行中,飞行组都应该处于主导地位。飞行组的头等责任就是随机应变地操纵飞机,这个责任决不能转移给自动化设备。飞行机组在飞行中所应发挥的主导作用,是任何现代化技术所不能替代的,或者说,现代飞行设备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高超,对飞行人员的要求也就越加严格。而确保飞行人员达到必备素质与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尤其是在起飞和着陆这两个关键阶段上,飞行人员应具备的驾驶技术。空中交通经验和应急处置能力,更是只有通过反复操练、认真体会、循序渐进、量变为质才能获得。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第一飞行总队建队40年来,已经发展壮大成为具有700多名飞行人员,经营40多条国内干线和30多条国际、地区航线的坚强飞行集体,创造了连续飞行120万飞行小时、40年无等级事故的罕见纪录。他们成功的根本经验之一,就是严格训练、严格把关,无论是改机型,放单飞,还是转天气标准,转国际航线,都严格按训练大纲、训练程序考核把关,决不照顾情面、照顾关系。公司成立以后无论生产任务多么紧迫,也决不冲击飞行训练的安排,近几年来,每年都保证有200个左右的机组进行训练。为实现这种训练,一方面,由干大型中远程飞机投入航线,使飞机的造价日益昂贵,往往需几干万乃至过亿美元才能购买一架飞机.小时成本费急剧增加,用这种完全为了经营的飞机来从事专门的训练,不但显得极其浪费,而且会过早地达到起落架结构寿命(一般来讲,远程飞机的航段时间与起落之比在4:1以上),另一方面,跨国、跨洋飞行使飞机起降次数日益减少,飞行员在两个关键阶段上练习动作的机会也大为减少,采用跟班训练的办法又将使训练周期大为延长,而且带有很大的风险;第三方面,实机训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天气、机场、空域等外界条件的限制,训练计划常受千扰。

  因此,完全用实机训练飞行员,不但不经济、不科学,甚至成为不可能。这样,模拟飞行训练就成了现代飞行员成长的必经阶梯。

  我们仍以国际航空公司飞行部队为例。使用喷气客机20年来,共生产飞行100万小时左右,用于改装、熟练飞行时间为8万模拟机小时。据测算,每一个模拟机训练小时,相当于1/2个实机训练小时的效果。以此当量来计算,8万模拟机小时需4万实机训练小时才能完成。考虑到近年来的物价涨幅较大,姑且以1990年的实际小时成本来计算,B737一300为1习459·84元/小时,B767一300为31127.56元/小时,B747一」00为54781.45元/小时,三种机型平均小时成本取3.5万元,则4万实机训练小时成本费需14亿元。而模拟机训练的小时费用一般只相当于实机训练的l/20一1/10,且取中间值1/15计算,每小时为2400元,8万模拟机小时只花2亿元。二者相较,净节省值在12亿元。就是说,20年间采用模拟机训练节约的费用,将近购买10驾B737飞机,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

  70年代以来,在我国航空运输战线上唱主角的是波音系列、麦道系列和空中客车系列飞机。然而,除了在70年代初期引进过三叉戟和B707模拟机以外,相隔15年没有引进与上述飞机相匹配的模拟机,致使中国民航的模拟训练都必须赴国外实施。虽然模拟机训练比实机训练要节省许多费用,但赴外模拟训练仍然是中国各大航空公司沉重的外汇负担。根据国际航空公司近几年的统计,每年约200机组赴外训练的费用,约在500万美元左右,平均每天超过1万美元。如果引进模拟机在国内训练,其直接费用就会进一步降低,更主要的是节省了往返耽搁的时间,缓解了飞行人员紧缺的矛盾,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方面,我们曾进行过比较详尽的测算。现仅以B737一300、B747一400、B757、B767四种机型为例,列表如下:

  国内主要航空公司模拟机训练小时及费用预测表

  项目/年度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飞机数          66       75      138      147      157      167      177      178

  机组数         334     376       756      792    838      884      930     930

  训 练       13200   14785   29650    31280 33146   35010   36876   36900

  小时数

  外汇金额      528      594    1186     1251    1325   1400   1475   1476

  (万美元)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2000年以前,中国航空市场上的飞机架数、机组总数、训练小时数和所需的外汇金额都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赴外训练的单纯小时费用就从528万美元递增到1476万美元。除此而外,每次赴外训练一般都要自带教员和译员,差旅费开支也很大;还有,赴外训练的时间损失也是惊人的,因为国外每周工作5天,每天安排训练4小时,除去必需的正常训练天数之外,还要包括节假日的等待时间,因此,B737一300改装训练要在外住训25天,熟练7天,B747一400改装训练要在外住训20天,熟练7天,B767改装训练要在外住训16天,熟练7天。另外还要在往返路途上花去3~4天的时间。单是往返路程的损失,一年损失去的可飞行天数从1993年的1000天,猛增到2000年的2700天。如果把这些时间用于生产飞行,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可以说,中国民航每两年外送模拟训练的费用,就是可以购买一台最高等级的模拟机。所以,无论是从直接的经济角度,还是从现代民航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或是中国民航的大国地位来看,我们都应该引进几种主要机型的模拟机,迅速扭转外送训练的被动局面,为中国民航的崛起和参与国际航空市场的竞争奠定基础。

  摘编自 程兆贤(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模拟飞行训练与经济效益》,《民航经济与技术》1995年第2期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