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禄口机场科学驱鸟有高招

      飞行速度极快的飞机,在空中与一只即使飞行速度极慢的鸟儿相撞,也相当于被一颗子弹射中,对飞机形成损坏,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为确保飞行安全,与鸟类共享蓝天,南京禄口机场驱鸟队在日常驱鸟工作中,注意研究鸟类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驱鸟。今年以来,鸟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飞行区内鸟的数量减少1/3,机组通报鸟击数也大大减少。

  据科学测算,当一架飞机以483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时,与体重仅0.45公斤的鸟相撞,所产生的冲击力为8 .1吨。我国目前有1300多种鸟类活动,它们大多在1000米以下低空活动,因此,飞机起飞、着陆中与鸟相撞的概率最高,对飞行安全的危害最大。概略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
发生1万次鸟撞飞机事件,国际航空联合会已把鸟害升级为“A”类航空灾难。
  
  南京禄口机场地处低山丘陵、江南水网地带,周围河道、池沼密布,水草丰茂,植被发达,给鸟类生活栖息提供了便利。南京禄口机场驱鸟队在坚持使用猎枪、煤气炮、信号枪、捕鸟网、驱鸟车等传统方法治鸟害的基础上,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鸟类专家到机场调研,寻找鸟类生存规律,探索科学驱鸟的方法。
  
  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机场鸟害活动的季节规律非常明显,一般每年4—11月份鸟类活动较为频繁,7—9月达到高峰,每小时鸟类活动频次可达到100只。绝大多数鸟类在白天活动,也有猫头鹰或迁徙的水鸟等在在夜间飞行。据统计,机场一带出现的鸟类有142种,其中白鹭、池鹭、牛背鹭、夜鹭、云雀、鸠鸽类、乌鸦等14种鸟,这些鸟有的个体大,有的飞行速度快,有的易集群,对飞机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有了科学理论的支撑,防治鸟害的实践才更有针对性。今年机场驱鸟队邀请专家授课三次,并在内部组织驱鸟队员进行鸟害防治技能培训。目前,驱鸟人员不仅能熟练使用驱鸟设备,掌握机场鸟类的特性和活动规律,还能操作鸟类查询软件等先进的驱鸟辅助工具。
  
  为了不给鸟儿在机场中安营扎寨,飞行区管理科对飞行区环境进行整治,破坏鸟的生存环境。机场飞行区200多万平方米的草坪中,蝗虫、蝼蛄、蟋蟀等昆虫滋生,这些昆虫和草籽,以及田鼠、野兔等小动物适合不同鸟类的生长需要。今年4月底至11月,驱鸟队在200万平方米的草坪上割草4遍,碾压土质道面2遍,严格将草坪高度控制在30厘米以内,同时尽量消除积水区和淤泥区,破坏鸟的生活、栖息环境。
  
  细心的驱鸟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每次割完草后,作业区域都会有群鸟聚集。经过研究,他们发现杂草割除后,草内的昆虫开始裸露,这些丰富的食物吸引了鸟类。为了把鸟儿彻底“请”出机场,他们找到了新的办法——每次割草结束后立即进行喷洒杀虫剂,这样坚决端掉了鸟类在“机场”的饭碗。
  
  鸟类在机场失去了栖息之所,但在机场周边却有着更广阔的生存空间。驱鸟人员发现距机场跑道西南侧600米处100余亩的松树林内栖息着数千只鹭鸟,春天它们在此筑巢产卵,大量雏鸟长成出飞以后,给机场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机场驱鸟队曾在2002年、2003年分别组织过场外驱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今年5月,在争得了当地村民的支持后,他们在作业时间和驱鸟手段上又进行了创新,选择在大批鹭鸟回归筑巢、孵蛋时组织实施驱鸟。5月12日,58名工作人员在树林内实施拉网式作业,驱鸟数千只。这之后,他们继续跟踪观察,先后4次对残余和重新搭筑的鸟巢再次进行清除。这样,不仅迫使大量成鸟迁徙他处,而且减少了入夏后机场周边整整一代新生鹭鸟的数量,大大减轻了机场鸟害防治工作的压力。
  
  今年以来,禄口机场不仅杜绝了鸟击事故、事故征候,其鸟害防治工作还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好评。今年4月份民航总局机场司领导对禄口机场的鸟害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6月7日—9日民航总局安全专项整治检查中,机场防范“鸟击”工作一次性通过检查;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民航华东局鸟击防范专题研讨会议上,禄口机场又被指定为经验交流发言单位,在此会议上,民航总局安全技术中心技术人员赞许道:“禄口机场鸟害防治工作投入不多,却很扎实有效,走在全国前列”。(丁宇平 汪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