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助推重庆经济发展
踩着2009年的尾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400万人次。2009年12月30日12时45分,随着南京到重庆的机号为B-6247的OQ2320航班抵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迎来了重庆机场2009年的第1400万名旅客余晓佳,成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第1400万位旅客她惊喜万分,重庆航空公司为该旅客送上了美丽的鲜花。
这个数字尽管比重庆机场集团公司2008年年终工作报告里预测的人次整整多出100万,但这对于重庆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赵江平来说,并不意外。
“旅客吞吐量突破1400万人次,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今年稳居中国十大机场,并迈进世界100强机场。”赵江平更愿意从国际的角度来考量重庆机场,他说,旅客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重庆城市地位的提升,这得益于民航局、重庆市和首都机场集团的正确指导,当然这也是重庆机场人努力拼搏进取的结果。
重庆机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个机场是当地经济发展快慢的“晴雨表”,它的发展得益于当地经济的支撑,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00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尽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是以重庆为核心,打造一个全面覆盖云贵川以及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等长江上游地区的运输大通道,这要求重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和物流建设要在现有基础上迈出更大一步。这个目标定在2020年完成。
在航空交通方面,2020年的目标是形成由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相关支线机场组成的“一大四小”的机场布局。这使得重庆机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重庆已引进了惠普、富士康等一些IT知名企业建设生产基地。”赵江平告诉记者,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应急之策,还是把重庆北部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长远打算,客观上都带动了公、商务客流迅速增长,包括重庆内陆保税港区获批等政策的出台,给重庆经济复苏起到推动作用,大量的对外经济交流促使商贸人士往来。为了满足客源增长的需要,重庆机场加大了主要航线航班密度,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航线为例,保证了每天15至20个航班,尤其在北京航线上打造“京渝空中快线”,实现了整点发班,极大方便了两地公商务旅客的出行。致使客流方面一度同比增幅达到40%,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为落实重庆的远景宏伟蓝图,中共重庆市委、市府明确提出‘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5个发展目标。其中,建设大型枢纽机场,打造重庆腾飞之翼,正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参与‘畅通重庆’建设的主攻方向, 按照‘畅通重庆’的要求,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加快航空设施建设,尽快建设成为大型国际性空港。” 赵江平说。
重庆机场提出,要打造“亚洲领先、世界一流”大型国际商业门户枢纽机场,远期规划到2040年,规划飞行区等级为4F,两组4条平行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500万—7000万人次的使用需求。
目前,重庆机场正加快三期扩建工程的建设。新建的T2A航站楼初具雏形,预计2010年底重庆机场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完成后,机场将实现双跑道运行,航站楼面积将达到18万平方米,将满足机场年飞机起降量26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和年货邮吞吐量45万吨的需要。
2009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率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视察,要求把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建设成为全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漂亮的机场之一。
这一切都为重庆机场快速良性发展传递着及时的信号。1400万人次,终将只是重庆机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符号。
“铺天盖地”努力打造两张“网”
无法忽视的是,与重庆机场比邻的昆明机场目前运力规模约50架,通航点89个,航线160条,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建设中国第四大枢纽机场;成都机场目前运力规模约80架,通航点97个,航班波模式初具雏形,规划打造中国第四大枢纽机场;西安目前运力37架,国内通航点73个,航线134条,规划建设区域航空枢纽。
锁定目标,追赶超越。
如果当地经济发展对机场来说只是一个客观支撑,那么运力组织和客源的多寡则往往体现更多的是一种主观能动性。
“天上一张网,地上一张网,我们都要努力打造。”主抓市场的重庆机场集团副总经理曹千里说,要提高旅客吞吐量,运力和客源一个都不能少。
重庆机场以基地航空公司为重点,引入了国航、四川航空、重庆航空、西部航空和深圳航空5家航空公司,全力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增长驻场运力,在航班航权和时刻申请上给予全方位协助,并争取地方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扶持。
重庆机场紧紧盯住国内、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不断开拓新航线,形成覆盖全国不同层级城市、航线密度各异的的航线网络,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航线上,重庆机场不断增加航班密度,全天保证20个航班,并实行当天航班免费签转。在重庆至深圳、昆明、西安、武汉等航线上保证每天10个航班以上。在海口、三亚等旅游航线上根据季节和旅客需求增加班次,尽量考虑与主要航线形成对接,新增西双版纳、西宁、北海、黄山、腾冲等近十个新航点。借助先天优势,打造密集的航线网络,不断提升枢纽地位。
同时,重庆机场开辟进藏“第二通道”,并全力打造高原中转枢纽。重庆机场以高原及云南航线为重点,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全面构建中转航线网络。目前已成为九寨、拉萨、丽江等高原航线主要航空通道之一。为更好地服务旅客,重庆机场还推出了中转配套产品,如中转免费住宿、免费用餐、免费休息、免费巴士的“四免服务”、“空地中转机场宾馆优惠住宿服务”、“便捷重庆飞”等服务和产品,吸引旅客前往重庆旅游或经重庆中转。
把旅客引进来,还要送出去。
航空旅客空中和地面的快捷换乘问题,一直是困扰民航业界的老大难问题。重庆机场于2007年年初在航站楼内开拓性打造的长途换乘中心,成为全国第一个在航站楼内开设长途汽车站的机场,这一举措的实施基本实现了以重庆机场为中心,三小时车程为半径的辐射范围内的旅客实现了“空地”零换乘;在周边城市的旅客上了直达重庆机场的长途汽车就等于上了飞机,重庆机场真正实现了让旅客从机场到家、从家到机场的“无缝连接”,这一服务大大方便了周边地区的旅客出行。
“据统计,重庆机场目前已与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湖北以及重庆周边区县在内的39个二、三线城市开通直达长途班车,每天乘直达重庆机场长途班车100余班,从周边乘坐长途班车进出重庆机场的客人年增长量在70%以上,这一便民举措同时也为重庆机场吸引了上百万周边省市旅客,他们认为选择重庆机场作为自己的出发地或中转地方便、快捷、安全。从而有效保证旅客在重庆机场实现空地零距离换乘。” 曹千里说。
为了方便旅客出行,此外,重庆机场投入资金专门扩建了旅客停车场、出租车停车场,对停车场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保证旅客出行需要。为了让旅客更加便利,重庆机场还加大了出租车运营管理,规范出租车的运营。
“为了市场开拓,我们航线开辟和新闻宣传联手出击,为了航线的稳固和收益,我们提供给航空公司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供参考。。。。。。”
安全、服务水平提升要跟上吞吐量增长
要打造成真正的国际航空枢纽,需要提升的不仅仅是旅客吞吐量的增长,更要有切实安全、优质服务的保障。而国际民航界“20%定律”则表明:当一个机场旅客量增长率超过上年的20%时,其管理能力、人员素质及设施设备就会跟不上,机场运行就会出现问题。此外,随着机场发展,机场建设永不停息:一是建设与安全运行的矛盾一直在持续,两者矛盾导致安全压力增大;二是机场建设工程本身的安全,如质量、施工等安全压力也很大。
安全是基础,没有安全就失去了发展的前提。重庆机场在旅客吞吐量持续攀升的过程中,大力宣贯持续安全理念,使之成为推动公司安全发展的根本指针;以预防为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关口前移”九项要求;深入推进实施安全管理SMS体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精心筹备,完美通过航空保安审计;妥善处理安全运行与扩建的矛盾,以联席会议为平台,及时解决扩建中影响安全运行的问题,做好不停航施工管理,确保了在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
对标先进,提升服务水平。2009年12月17日,重庆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赵江平与新加坡樟宜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黄文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与新加坡机场缔结为友好合作机场。这也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继与美国韦恩郡机场管理局底特律机场开展战略合作之后,在对标国际领先机场,推进重庆机场国际化、枢纽化方面的又一重大对外合作项目。
重庆机场集团公司把与新加坡樟宜机场结为友好机场,当成参与国际合作、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一件大事,这对加快重庆机场国际化、枢纽化,提高国际知名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重庆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赵江平在签字仪式上表示,新加坡樟宜机场在枢纽建设、中转服务、商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堪称全球机场管理的典范,很值得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借鉴学习。随着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与新加坡两地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