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鸟车保障飞行安全 倪嘉云 摄
鸟害防治一直是困扰民航业的一项重点和难点工作,昆明机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鸟害在国内机场中较为突出。
自3月份以来,鸽子、麻雀等鸟类陆续进入繁殖高峰期,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视中发现:飞行区内的燕子、麻雀等小型鸟类数量剧增,活动较为频繁;机场周边,养鸽户复养放飞鸽子现象突出,鸽子穿越机场跑道上空的次数和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据统计,仅3个月的时间,就发生近9000羽鸽子穿越跑道上空610次;驱赶的各类鸟类总数高达42136次。每天航班起降500多架次的保障任务,给昆明机场鸟害防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常言道:“胸中若有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对于鸟防工作者而言,“预防鸟击,保障航空安全”不但是工作的目标,同时也是民航赋予每一名鸟防人的光荣使命。正因为如此,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并举,竭力为旅客和航班保驾护航。
长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巨大的声响、耀眼的亮光以及天敌的形态、鸣叫声音对鸟类具有恐吓作用。早期民航的鸟害防治工作也常常借鉴民间老百姓驱鸟的办法。如:放鞭炮、敲锣打鼓、扎稻草人等。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民航业的飞速发展,机场鸟害防治工作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和系统化。经过数十年的摸索和研究,昆明机场已经建立起了从鸟情观测、预报到防控一整套的鸟害防治工作体系,为飞机的安全起降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从机构设置和建章立制方面来看,昆明机场安全运行保障部在2008年增设了“鸟击防治办公室”,现已有专职鸟击防治工作人员51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名,鸟类学、生态学专业人才2名,驱鸟队员30余名。有了合理的人员编制,还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加以支撑。在《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完善了《鸟击防治办公室职责》、《鸟情信息收集、分析与利用管理规定》等近20部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实际需要,编制了《鸟击防治工作值班日志》、《驱鸟岗位鸟情记录》等70余部工作台账,保证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在驱鸟设施设备的配置上,昆明机场在国内各大机场中是名列前茅的。在对传统的驱鸟方式进行改进和整合后,昆明机场目前飞行区内所设置的驱鸟设备有多功能驱鸟车、超声波驱鸟器、高空驱鸟弹、驱鸟模型鹰、彩色驱鸟风轮、粘鸟网等10余种驱鸟设施和设备,建立起了一套从声觉、视觉到嗅觉;从地面、近地面到空中的全方位立体驱鸟模式。
有了专业的人员队伍和先进的驱鸟设备,还需要配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实现有效驱鸟。
一方面,为打破鸟类活动生物链,减少鸟类在机场飞行区的活动,我们针对飞行区内、外生态环境特点进行综合治理。采取的措施包括:每天对飞行区草高情况进行全面巡视,严格控制在 30 厘米以下;对飞行区土质带的垃圾杂物进行及时的清除,使鸟类无法觅食筑巢;每周在飞行区内喷洒农药,通过除虫、灭鼠,断绝鸟类的食物源;每周开展两次外场巡视,驱赶、捣毁周边鸟类巢穴,干扰鸟类栖息地,减少机场周边的鸟类活动;根据鸟类在飞行区内的活动特点,对设备的安置进行了合理规划。比如:飞行区北下滑地带由于地势较低,常年存有积水,形成了小区域湿地,池鹭、白鹭等水鸟多在此区域活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此区域平铺了粘鸟网,使得池鹭、白鹭无法着陆,从而达到驱赶效果。
另一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外场巡视,组织开展鸟害防治宣传,协调、配合政府部门进行鸽害整治,促进立法等措施。工作人员每周进行两次外场巡视,对机场周边净空区域内的养鸽户、鸟类活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记录、拍照取证,向当地政府发函,将发现的不安全情况如实地向政府部门反映,再由政府出面进行整治。2010年,我们配合市政府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昆明机场净空区域鸽害专项治理活动”,处理了养鸽户71户,鸽子1721羽,使昆明机场净空环境得到改善。此外,昆明机场还积极与昆明市人民政府进行沟通,多次呼吁地方政府立法支持净空管理和鸟害防治工作,经过昆明机场几年来的努力,继2009年《昆明市关于昆明机场净空保护若干规定》出台后,《云南省民用运输机场保护条例》已于今年5月26日经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成为云南省地方性法规。而《昆明市政府关于加强昆明机场净空保护区域管理工作的意见》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怎样进一步推进鸟击防治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同时结合自然科学的相关研究之后,我们初步探索出了两条发展道路。
其一,鸟类对驱鸟设备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在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驱鸟效果都会减退甚至丧失。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多年来我们一直不断地改良和创新驱鸟设备。先后对高空驱鸟弹、粘鸟网进行了改良,率先引进使用了化学驱鸟剂。此外,还自主研发了新型驱鸟设备——自动模型驱鸟器。设备的改良更新,对昆明机场鸟害防治工作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
其二,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障飞行安全,同时又不能伤害这些自然界中的精灵,唯一的办法就是从鸟类的生活习性出发,采用原生态的方法开展鸟害防治。根据民航191号令的要求,我们每年都会联合省内知名的环境评价机构开展为期12个月的鸟情及生态环境调研工作。对昆明机场及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鸟类栖息生活环境、鸟类活动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研。与此同时,我们还定期对飞行区内的草情、虫情、鸟情进行自主调研。对飞行区鸟类、昆虫、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宝贵的资料将为今后鸟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尝试与省内外的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进行合作,设立环境生态学、鸟类行为学等方面专项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侧面促进民航鸟害防治工作的发展。
今年是昆明机场实现飞跃发展重要的一年。既要保障老机场的正常运营,又要保证年底实现成功转场。1至5月,我们成功保障飞机起降77961架次;发生责任鸟击事件0起;驱赶各种鸟类64768只次。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为新机场转场积极地准备着。新机场驱鸟设备的招标工作已经启动,预计将新添置两台新型多功能驱鸟车,增添夜间驱鸟设备——激光驱鸟器。此外,用于控制飞行区草高的除草剂也将马上进入实地试验阶段。
从黎明到黄昏,从第一架飞机起飞到最后一趟航班结束,只要飞机不停,鸟害防治工作就不会停止。从人类发明飞机的第一天起,飞鸟就注定会成为飞机安全飞行的一种潜在威胁。新时代的鸟害防治工作者,不会一味地驱赶、消灭鸟类,而是实现鸟类与人类和谐地飞翔。虽然这条路还很长,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积极进取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终有一天,会实现人类与鸟类和平共享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