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网通讯员李晗旭、房天翔讯:一步对讲机、一部手机、一袭白衣、一个急救箱,这是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医务室医生夏涛上班时候的标准装备,与其他医护工作者工作的医院不同,26万平方米航站楼是他们的工作现场。1月28日,春运第八天,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迎来节前出行高峰,夏医生比平日里更加忙碌。
24小时值班,每天8点交接班,她总是提前达到工作岗位,仔细核对药品柜、补齐药品,这才踏实。沉稳、细心,和她搭过班的同事这样评价。每天平均接诊30多例,出诊10多例,最多的一天,转运病人达三次。晕机、急性肠胃炎、感冒发烧,是最常见的情况。小小的医务室、偌大的航站楼,他们担负着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护保障任务,承担着进出港旅客的医疗服务工作。
夏涛告诉记者,今年春运,一名旅客晕机的症状比较严重,几乎到了无法站立的程度,但他依然坚持要登机,“我们也劝说了很久,他还是坚持要走。当时一个人带了一个孩子,是到三亚去玩,我们只能暂时给病人吃了药。”说起这件事,夏涛还是有些着急,“其实很多旅客都是这样的心理,这个跟去医院看病不一样,来了以后我就是来看病的,在这里很多旅客就想着我不是来看病的,我是来坐飞机要出去的。其实我们建议旅客尽量抓紧治疗。”
还有一次夜航,一位60多岁老人,在飞机下降的时候,感到心绞痛。夏涛和同事们紧急赶到,联系救护车转到医院,才得到了及时救治。去年底,一家人去海南旅游,整个旅行途中他就感觉到劳累,有胸闷心慌,但是难得一家人出去玩,不想扫兴,就一直没有提,病情逐渐加重。“很多旅客总想着旅行结束再说,往这种就会延误病情。甚至有些是比较要命的。”夏涛提醒。
2年前从医院来机场工作时,夏涛“很不适应”,总是为这样的病人感到担忧,自己的劝说没有被病人采纳,很揪心。之前8年的医院工作经历,她习惯了病人的配合、积极的治疗、声声的感谢,而在这里都是行色匆匆的旅客,不顾身体不适出行。
又是一年春运,夏涛收到一封感谢信,让她湿了眼眶。那天正值夏涛值班,对讲机里突然响起旅客突发哮喘的呼叫,她拿起急救箱,迅速跑到登机口,当时病人脸色煞白,心率骤降,同行的医生做起了心肺复苏,夏涛为病人做了紧急救治。本以为是一次寻常的出诊,一年后,收到了病人的感谢信,旅客在最后写到:永生不忘。
26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一年2800多万名旅客抵离机场,夏涛说,为旅途中体感不适的旅客提供帮助,觉得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