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航:四十年,四百倍

中国民用航空网 通讯员王文婷、李泽中讯:12月20日,对于青海民航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天,随着当日航班结束,青海机场公司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700万人次,较1978年增长400余倍。

在此之前,12月4日,西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刚刚突破600万人次,一前一后两个重要量级突破,毫无疑问是青海民航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的一份大礼。

40年来,青海民航乘改革开放之春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宗旨,在省委省政府和西部机场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在民航局和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依靠青海民航各单位和全体干部员工的不懈奋斗,变化翻天覆地,成绩令人瞩目。

旅客吞吐量:从1.5万到700万

阅史书,改革开放最初的1978年,青海民航年旅客吞吐量为15046人次,在当时算是较高的一年了。

看今朝,自2016年起,青海机场连续3年实现每年1个百万级的高速增长。2018年,青海民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00万人次,超省人口总量100多万,较1978年增长465倍,航班旺季半天完成的吞吐量比40年前1年还多。根据国际民航规律计算,700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为青海省直接或间接带来126.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和37569个就业岗位。

这一串数字蕴含着青海民航改革开放40年来巨大的变化。

2006年,古都长安春风吹来,陕青机场联合重组。在西部机场集团的支持下,青海机场拥有了更为先进的发展理念,这一切都为青海民航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1年,为了促进地方航空运输健康发展,青海省在全国创造性的成立青海航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引进运力并委托东航进行运营,为完善青海省航线网络、带动省内支线机场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17年9月,青海机场公司受到省政府委托,托管青海航投公司。2018年夏秋航季,在航投公司运力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执飞航线增加至16条,航班量增长17%;飞机小时日利用率为11.14小时每架,同比提高7%;执行省内航线航班量同比增加62%,托管航投的成效初步显现。

2018年,青海机场公司根据当前民航业发展形势,提出了发展的“四个转变”,即从重营销向强战略转变,从建网络向做通道转变,从做市场向建平台转变,从抓本地向挖腹地转变。按照这一思路,公司充分发挥西宁机场区位优势,结合青海省打造旅游集散中心的思路,与新疆、西藏、内蒙机场同仁进行洽谈,达成建设以西宁机场为中心的航线网络的合作意向。待合作成果落地,西宁机场的腹地不再仅仅局限于青海省的6座支线机场,而是形成了辐射西部四大省区,与西藏、新疆、内蒙共享40多座机场的广大腹地,将为青海民航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后劲。

1978年,青海省内2座机场仅有4条航线和4个通航城市,今天,青海各机场共运营航空公司20家、执行航线114条、通航点69个,基本形成青陕、青京快线,实现了“省会通”。先后开通了台北、曼谷、首尔、香港、东京、吉隆坡、暹粒等国际(地区)航线,并连续3年成功保障朝觐包机,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辐射高原、加密省内、通达全国、连接国际的航线网络,航空公司合作意向日益增强。

40年的不懈努力,青海机场成为青海省的一张靓丽名片,完善的航线网络极大地改善了民众出行条件,民航业的发展为加大青海省对外开放力度、推动青海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广并提升“大美青海”品牌国际知名度及美誉度贡献了巨大力量。

机场:从2座到7座

1978年,青海省内仅有西宁乐家湾和格尔木2座民用机场,当时的乐家湾机场面临着跑道短、山体阻碍、距离市区过近、无发展空间四大难题,只能使用安-24、运7这样40-50个座位的小飞机。

改革开放以后,青海民航积极谋划省会西宁机场的迁建。1991年,西宁曹家堡机场竣工通航,为青海民航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西宁曹家堡机场完成一期改扩建工程。2006年陕青机场联合重组之后,西宁机场的建设走上了快车道,于2013年完成二期改扩建工程。

高标准的建设,使西宁机场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2014年,西宁机场保障等级由4D级升级为4E级,首次迎来了空客A330型大型客机,其客座数量是当初其它执飞客机的5至6倍。2018年9月,西宁曹家堡机场正式升级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填补了青海省国际机场的空白。目前,西宁机场三期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省会机场新的建设高潮即将到来。

1978年的格尔木机场是青海省内唯一一座支线机场。至2003年,先后因无适航机型、改扩建等原因停航4次,最长的一次达11年之久。

联合重组以后,青海省内支线机场建设速度也大为提升,青海机场公司提出省内“一主八辅”的机场布局,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采纳,从此,凭借广大民航建设者的无私奉献与不懈努力,青海机场建设以“每年开工一个机场、每年建成一个机场、每年投运一个机场,”的高速度高品质,向青海人民交上了一份份满分答卷。2009年,玉树机场竣工通航,2014年,德令哈机场竣工通航,2015年,花土沟机场竣工通航,2016年,果洛机场竣工通航,2017年,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投运,2018年,祁连机场竣工通航。目前,青海湖机场、玉树机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之中。

短短9年时间,青海民航机场数量由2座增加至7座。玉树机场竣工通航后不到1年时间,就在玉树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挽救了2133名藏族同胞的宝贵生命,彰显了民航机场在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全国民航支线机场中的“名牌”机场。

机场建成了,如何良好的运营,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民众出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青海机场公司的重要课题。2015年,青海机场公司依据民航局基本航空服务计划思路,率先在德令哈机场实施了由地方政府、行业政府、航空公司、机场共同担责,以稳定的航班频次和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票价为主要内容的“通廉航空”模式,随后在花土沟、果洛机场也引入了该模式。

该模式取得成效后,青海机场公司向民航局积极争取,成功升级为民航局基本航空服务计划,三座支线机场的航班量增长1倍,新通航的祁连机场也实现了航班每日1班,各机场航班客座率也保持了较高水平,得到了民众的广泛好评。

针对青海偏远地区民众对民航出行方式不熟悉、存在担忧心理的情况,青海机场公司经过谋划,于11月启动青海省“全域惠民 全程无忧”航空出行项目。各支线机场员工将走遍省内每一个村庄,走进每一个农牧民的家中,用不同民族的语言为广大农牧民讲解民航出行的乘机常识,让每一个青海人都有机会享受基本航空服务,让每一个支线机场都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013年,玉树机场通航4年,与格尔木机场一同实现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万人次;2018年,玉树机场旅客吞吐量将突破30万人次,发展速度逐年提升。德令哈、果洛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均于前不久双双突破10万人次,其中果洛机场仅通航2年。

2018年,青海省内各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总和将达到80.8万人次,青海支线机场的蓬勃发展,为偏远地区的民众出行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发展:从粗放到高品质管理

1978年,青海民航尚隶属军队管理,是纯粹的保障单位。40年里,青海民航实现脱离军队管理独立运行,并于2003年率先试点民航体制改革。

看安全,青海民航保持了60年安全生产记录,创造了西宁机场二期工程1420天不停航施工零事故的安全记录;提前实现西宁机场进离场航线分离,今后15年,西宁空域将不再制约机场发展;青海机场公司推行“四级管控、三级监察、双向畅通、一岗双责、全员文化”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已连续15年荣获“青海省安全生产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看运行,青海民航着眼制约运行的长远问题,全力协调空管管制二次雷达提前投用,结束了西宁机场程序管制的历史。解决青海机场运行难题,提议并促使民航局修改《特殊机场的分类及运行要求》,推进高高原机场运行标准修订工作,降低了海西三个机场航空公司运行标准限制;率先使用民航先进导航技术,降低了支线机场飞行难度;持续狠抓航班正常性,西宁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长期位列同量级机场前列。

看服务,青海机场公司本着“以真为先、以情筑路、以人为本”的真情服务理念,推出三优三伴、中转服务、嘉宾服务等服务产品,为旅客创造实惠和便利,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使用“一证通关”和“人脸识别”技术,为旅客节省通关时间。西宁机场连续两度荣获“中国民用机场服务质量优秀奖”,并先后获得10余家航空公司给予的地面代理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看空间,青海机场公司多次促成青海省政府与民航局和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会谈,共商促进青海民航发展大计;并先后促成青海省政府与东航、南航、厦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加强与航空公司的合作。2017年4月,公司与青海省交通运输厅、青藏铁路公司签订了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合作协议,搭建了西宁机场空铁地无缝衔接的合作平台;2017年9月,成功筹办了全国民航冬航季换季航班时刻协调集中办公启动会,向全国民航全面展示了大美青海旅游和青海航空市场的潜力;2018年12月,青海机场公司与民航西藏区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两省区民航事业发展。众多外部支持,为青海民航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赢得了更多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面向未来,青海机场公司将以更大的决心面对挑战,为青海民航梦想而努力奋斗。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40年是崭新的起点,青海民航将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奋勇前行。

搜索